<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更好服務中國客戶 外資銀行不應止于“本土化”

              來源:證券時報 時間:2022-02-17 14:59:05

              日前,渣打中國一則關于暫停接受信用卡申請的公告,引起市場關注。不少人紛紛猜測,作為較早入駐中國的大型外資行,渣打此番操作是否與信用卡強監管有關,抑或是外資行入駐中國的進退轉型有了新動向?

              其實,市場也不需要過度解讀渣打中國的此番動作。渣打方面解釋,待信用卡申請渠道優化完成后,該行將重啟信用卡申請。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不看到,疫情對信用卡業務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疫情對消費需求構成抑制,也一定程度影響了部分消費者的還款能力,信用卡還款逾期、不良風險有所上升。近年來,監管部門也在積極規范信用卡業務發展,同時信用卡市場增量出現放緩。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也表示,出于風控考慮,銀行發卡也偏向謹慎。

              在監管趨嚴與疫情影響的雙重壓力下,銀行機構對于一些成本收益不好平衡的業務也需要進行優化甚至取舍。在外資行層面,隨著銀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同場競技的中資銀行有著土生土長的優勢,信用卡業務面臨的挑戰自然不小,未來還是要回歸產品設計初衷,規范發展。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自2018年放寬外資限制比例之后,外資行與中資行子公司的合作逐漸增多,但外資行逐步減少對中資行的持股也不乏案例。實際上,外資行歷來在文化、制度層面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的境遇。因此,從決定進駐中國的那一刻起,外資銀行就已把資本、人員架構等方面的高投入寫進自己的賬簿中。但是,說到底,進退、轉型,都是一場資本逐利的博弈。面對中國的市場藍海,外資銀行需要思考如何搶灘,不僅是在本土化上做足功夫,更應找準行業發展方向、自身定位與優勢,精準發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業銀行也會從重資產、重資本消耗的階段向輕資產與輕資本消耗轉型。未來,國內大資管、大零售、大投行業務等發展前景廣闊,財富管理作為輕資產業務的典型代表,發展空間不言而喻,相應個性化、高質量的財富管理服務需求一并增長。在發展相對成熟的歐美市場中,外資行對于居民財富管理、綠色金融等領域的實操經驗已然豐富,加之立足于境外業務資源優勢,成為國內跨境業務的橋梁也能夠讓外資行發揮自身優勢,更好地服務中國客戶。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

              標簽: 外資銀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