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大宗商品牛市原油價格猛漲 有油氣QDII年內漲幅近兩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22-02-18 08:58:44

              剛剛開年,原油、大宗商品類基金喜提近20%的收益,成為今年以來最大的贏家。

              2022年以來,受到通脹影響,油氣和大宗商品漲幅明顯,其中原油漲幅更是一騎絕塵,原油期貨年內漲幅已經超過20%,油氣主題QDII業績隨之水漲船高,有產品的漲幅接近20%。

              不過在油氣產品猛漲之際,生物醫藥、科技類QDII因為受到板塊調整的拖累,出現明顯下跌,最大跌幅達到24%,導致QDII基金差距已經拉開至40%。

              大宗商品牛市推升油氣QDII業績

              由于通脹高企,全球“收水”勢在必行,導致多數大類資產開年就遭遇“倒春寒”,不過大宗商品卻反其道而行之,表現搶眼。

              特別是原油價格,目前國際油價站上七年高點。原油期貨連漲七周, 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一度突破95美元/桶。

              更讓原油投資人感到鼓舞的是,這似乎并不是原油價格的盡頭。根據摩根大通的預測,如果地緣摩擦影響原油出口,油價可能飆升至每桶120美元。摩根大通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娜塔莎·卡內娃在近期發布的報告中寫道:“在其他地區閑置產能較低的情況下,俄羅斯的石油供應出現任何中斷,都可能輕易將油價推至120美元?!?/p>

              伴隨著國際油價的持續上漲,油氣類QDII基金逆勢上漲,成為今年QDII的“金字招牌”。

              同花順數據顯示,年內油氣類QDII基金呈現霸榜之勢,2022年以來公募基金全市場業績榜單靠前位置均被油氣主題QDII基金占據。截至2月16日,有32只基金(各類份額分開統計)今年以來回報率超過10%,其中油氣類基金占比超一半;另外還有一些跟蹤能源化工、飼料豆粕等大宗商品相關指數的基金。

              “廣發道瓊斯美國石油A人民幣”目前收益領跑市場,年內回報達19.81%;其次是嘉實原油,漲幅為19.76%;此外易方達原油、國泰大宗商品、諾安油氣能源、南方原油A等多只產品今年以來的回報也已經超過18%。

              從去年開始,原油等大宗商品基金就表現得十分強勢。同花順數據,2021年QDII業績排行榜前十位清一色為原油類基金,其中“廣發道瓊斯指數人民幣A”以68%的漲幅排名首位。

              由于賺錢效應明顯,QDII基金出現明顯申購。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QDII基金規模為2594億元,相較于2020年末的1293.5億元,大幅增加1300億元。

              “我去年末申購了一點油氣基金。主要原因在于,油氣向來都是通脹最重要的推手,全球通脹趨勢明顯的背景下,油氣類產品的價格肯定會出現上漲,不過現在油氣的價格已經很高了,繼續上漲的空間有限,因此短線追高可以,但是中長線仍要謹防回撤風險。特別是美聯儲一旦加息力度超過預期,可能會讓油氣價格出現一個較明顯的下跌,屆時油氣類QDII也會跟著調整?!蓖顿Y人林榮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醫藥、科技類QDII年內領跌

              與大宗商品主題類QDII基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聚焦醫藥、生物科技主題的QDII基金,由于板塊調整劇烈,年內凈值表現慘淡。

              截至2月16日,87只QDII基金(各類額分別統計)年內跌幅達10%以上。其中“易方達全球醫藥行業”今年以來凈值下跌超過24%,領跌全場。

              此外易方達標普生物科技、上投摩根中國生物醫藥、匯添富全球醫療、嘉實全球互聯網等產品也表現較弱,年內的跌幅都超過15%。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全球收縮流動性的風聲越來越緊,醫藥、科技等高估值行業就出現明顯的回調,特別是港股市場,在去年全球主要市場中表現墊底。

              雖然港股整體調整劇烈,但是機構仍舊對其不離不棄。中金公司的研報就坦承看好港股,認為有利的政策環境和較低的估值水平將為港股市場帶來更多機會。板塊方面,建議短期關注“穩增長”受益板塊,如部分金融、地產板塊與相關產業鏈以及受益于上游價格回落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中下游消費板塊。優質成長標的在中期也值得投資者關注。綜合來看,建議超配傳媒與互聯網、汽車、部分電商、消費者服務、食品飲料與餐飲、生物科技和中資銀行;低配上游煤炭、原材料和部分交通運輸等。

              方正證券分析師黨崇鈺同樣表示,目前港股估值較低,AH股溢價率仍處于過去五年均值上方;從南向資金來看,2022年初至2月11日,南向資金凈買入金額整體為489.20億港元,其中資訊科技業、地產建筑業、能源業、電訊業、原材料業流入資金較多;從基金持倉來看,2021年四季度內地基金港股持股市值出現環比下滑,投資總市值約為7396.62億元,環比減少3.44%,但是投資了港股的基金個數有小幅上漲,共有2661只基金投資了港股,環比增加19%,顯示出資金抄底港股的跡象。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

              標簽: 大宗商品 原油價格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