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兩會解讀:能耗政策生“變”高能耗與新能源行業迎破圈融合機遇

              來源:財聯社 時間:2022-03-06 11:14:42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高能耗和新能源企業帶來了一個重要消息。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能耗強度目標將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同時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這意味著能耗政策正迎來悄然轉變。

              在具體考核目標上,相比2021年能耗強度下降3%左右而言,今年的目標設定更趨于平衡和靈活。這一目標的設定,既為保障經濟平穩運行留出合理用能空間,也能有效推動地方保持節能工作力度,兼顧發展和減排、當前和長遠。

              業內人士指出,能耗強度“統籌考核”意味著將優化能耗強度考核的頻次,企業能夠避免因能耗指標“超標”而遭到用能限制。這對于煤電、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行業而言,更富彈性的能耗管理方式,有助于其有序開展生產經營。在彈性用能管理之下,以煤碳市場為代表的能源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的狀況也有望趨于平穩。

              中信期貨宏觀團隊認為,實現“十四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13.5%的可行路徑是2021-2025年分別降低2.7%、2.6%、3.0%、3.0%、3.0%。預計今年“能耗雙控”不會對經濟活動構成擾動。

              采取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考核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政府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在此前的能耗雙控實踐中,能源消費總量目標的推進在區域間出現了分化,特別是一些經濟增長較快、發展質量較高的地區難以完成能耗總量目標。

              2021年末,“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被首度提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再次重申,要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究竟對企業意味著什么?

              據介紹,能耗“雙控”是為了控制排放的增長,是對用能總量的單一考核。而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則是考核碳排放總量和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并非以用能總量為單一目標進行考核。這一考核方式的轉變,將對地方政府、地方經濟和企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雙控”,是在尊重我國“以煤為主”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同時,逐步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新能源優化組合,讓“雙碳”目標的實現起來更科學。這既有利于地方政府加大新能源規劃開發和消納的力度,也有利于傳統的高能耗企業通過技術創新來加快綠色轉型。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能耗強度目標將放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 并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這使得地方政府在制定目標時,可以根據經濟發展具體情況進行靈活調整,避免出現“運動式”減碳和“一刀切”。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董琦認為,在新的考核方式下,2022年能耗雙控指標邊際將有微調,但長期而言,碳達峰約束使能耗雙控目標難以明顯放松。他認為,能耗政策帶來的亮點在于,傳統高耗能行業將進一步向新舊能源(風電、光電、儲能、特高壓)和減碳技術(碳封存、煤炭清潔利用)演化。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考核方式的轉變,還是更加彈性的能耗管理方式,都并不意味著高耗能行業能夠“高枕無憂”。

              發改委相關人士指出,當前能耗政策的重要發力點是增加能源消費總量管理的彈性,并鼓勵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費,鼓勵地方超額完成能耗強度降低目標,但仍將嚴格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

              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要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此外,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同時,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

              能耗政策轉變影響幾何?

              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是政府工作報告在能耗管理政策方面的又一項重要變化。

              據了解,原料用能就是煤化工、石油化工。能源產品在轉化為原料的過程中,并非100%排放二氧化碳到空氣中,一般是20%排放,80%轉化成原料。燃料用能排放的都是二氧化碳,所以統計上要分開計算。

              但長期以來,原料用能都是被納入全部能源消費的統計中,并沒有單列。因此,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的政策,對于使用化石燃料作為原料的企業,其碳排放的壓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

              市場人士指出,能耗政策的悄然轉變,除了能避免“碳沖鋒”和運動式“減碳”外,主要還將對大宗商品價格和新能源行業產生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中信建投期貨碳學團隊分析師江露認為,鋼材、焦炭和電解鋁的碳排放量均較大,未來減排壓力不小。因此產量壓減仍是鋼鐵減碳的主要落腳點,對電解鋁而言,短期有賴于產量控制,長期減碳路徑則依靠能源轉型。

              平安證券宏觀研究組指出,“十四五”期間,充分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給是能源改革重點;“十五五”期間,可再生能源需要對油、氣進行盡可能替代,因此長期看好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的投資機會,此外儲能、電網建設等產業鏈也值得關注。

              發改委此前對實施能耗雙控也進行了制度性的安排。提出完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建立能源消費總量指標跨地區交易機制,推動能源要素向優質項目、企業、產業及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流動和集聚。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行業和企業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

              據了解,目前全國碳交易市場僅納入發電行業2,225家企業,實際參與交易的企業更少。石化聯合會正在開展石化和化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相關工作,按照電力行業的納入標準,預計將有2,300家石化企業納入,目前正在部分子行業試點,預計2022-2023年納入石化行業,2023年納入化工行業。業內人士預計,今年鋼鐵、有色、建材行業將有望陸續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

              破圈融合構建能源供給和消納新體系

              實現“雙碳”目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這一過程中,加強統籌協調、推動能源革命、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都需要穩步推進。

              今年1月份高層在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會上提出,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這就需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這是高層首提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近日,發改委主任在“兩會”部長通道接受采訪時解釋了何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他舉例說,在沙漠、戈壁、荒漠規劃建設4.5億千瓦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周邊煤電企業要堅持先立后破,建設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有序改造供電煤耗300克/千瓦時以上的老舊機組,建設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這將構成能源供給和消納的新體系。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更像是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一次破圈融合。業內人士指出,若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加速建設,將同時有利于風光電資源開發、周邊煤電項目,以及推進特高壓建設。

              (文章來源:財聯社)

              責任編輯:

              標簽: 能源行業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