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各顯神通”促轉股!銀行頻頻出招提振自身估值 業內人士提醒:謹防本末倒置!

              來源:券商中國 時間:2022-03-09 09:39:45

              “我們想上半年完成可轉債轉股”、“轉股是今年的主要目標之一”……寬信用穩增長的有利環境下,多家上市銀行陸續“放話”。

              轉股有賴于正股股價的上漲。為提振估值,已發行可轉債的銀行頻頻出招,披露靚麗業績、增加交流溝通、大股東及核心員工增持等舉措被廣泛采用,甚至在選聘可轉債項目保薦機構時,銀行也將后者在轉債發行后的市值管理意見納入關鍵考慮因素。

              不過,也有市場分析人士提醒要“謹防本末倒置”?!巴苿庸蓛r持續上漲的因素,永遠都是基本面趨勢和長期成長性,并在長期成長空間的實現過程中順便實現可轉債強制贖回轉股,如果只是奔著轉股的目的來做股價,最后多半實現不了?!?/p>

              “各顯神通”促轉股

              一邊是穩增長、寬信用的政策支撐,一邊是低基數效應帶來的盈利能力顯著提升、分紅可期,這既使開年以來銀行股的配置價值得到普遍認同,也為銀行類可轉債轉股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市場環境。

              “我們想上半年完成可轉債轉股”、“轉股是今年的主要目標之一”,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銀行近期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陸續“放話”。

              為此,上市銀行“各顯神通”,或通過快報形式披露靚麗業績,或增加機構路演、接受機構調研的頻次,或推動大股東、董監高甚至核心員工增持,目的直指提振自身估值,并促成可轉債盡快轉股。

              以興業銀行為例,早在2021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該行管理層就透露,將進一步加強市值管理,讓投資者讀懂并認可其差異化的商業模式及投資價值,“過去總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未來會在市值管理方面重視加強溝通。”

              去年底完成500億元可轉債發行后,興業銀行于1月10日披露了首份上市銀行業績快報,并以24.1%的年利潤增幅獲得廣泛關注。而此前一個多月時間里,該行管理層已合計走訪25家機構。

              “這些機構走下來,統一認可我們的管理層是穩定的、興業的股價是低估的?!痹撔邢嚓P負責人在2月下旬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該負責人還透露,計劃在行內組織投資者交流的大團隊,集合全行部門副總級別的骨干、專家,“組建一個平臺,讓大家能夠隨時充分交流”。

              此外,響應總行倡議,1月13日至2月18日期間,興業銀行子公司、分行及總行部門負責人(包括其配偶、子女)自掏腰包從二級市場買入該行近1700萬股。據披露,此番參與增持的總人數超200人,以區間成交價計算,累計耗資約3.7億元。

              去年6月完成200億元可轉債發行的南京銀行,則在今年前兩個月累計接受了12次機構調研,與張家港行并列上市銀行榜首。2月28日至3月2日,該行主要股東紫金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還在二級市場繼續增持約1618.1萬股,耗資約1.6億元。

              據統計,截至3月7日收盤,南京銀行、興業銀行年內累計漲幅分別約15.5%、12.1%,居上市銀行前列。

              “謹防本末倒置”

              銀行出招加強市值管理、提振估值的同時,二級市場能否真正“買賬”仍需打一個問號。

              通常情況下,當正股股價持續高于轉股價時,銀行可轉債的部分短線投資者就有可能選擇通過轉股獲利了結。但要實現大面積轉股,需要觸發有條件贖回條款,進而推動大部分投資者主動轉股。

              以成都銀行可轉債為例,該行募集說明書披露,當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中至少有1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不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130%時,該行有權按照債券面值加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贖回全部或部分未轉股的可轉債。

              而轉股價常?;谀技f明書公告前20日均價、公告前1日均價、最近一期經審計每股凈資產這三條底線確認。這意味著,對于一家仍處于“破凈”狀態的上市銀行而言,股價對應的PB(市凈率)需要達到1.3倍才能觸發可轉債強制贖回,實現大面積轉股。

              受此影響,過往能觸發強贖實現可轉債退市的銀行并不多。其中,中行400億元可轉債、工行250億元可轉債、民生銀行200億元可轉債于2015年牛市觸發強贖;常熟銀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則在一波強勢行情后,于2019年陸續觸發可轉債強贖。

              “雖然市場普遍認同當前銀行股具有較好的配置價值,但對不同個股的預期并不一致,或者說看高的幅度不一、分化比較大,能否達到轉股價格的1.3倍目標存疑?!庇谢鸾浝碚J為。

              多位受訪人士同時提醒,主動的市值管理有助于自身價值發現,但在此過程中,銀行類可轉債發行人也要“謹防本末倒置”。

              一位資深研究人士認為,推動股價持續上漲的因素,一定是基本面趨勢和長期成長性。“要真正實現強制贖回轉股,就要能讓投資者看到長期成長空間,并在長期成長空間的實現過程中順帶實現轉債轉股。”

              “如果只是奔著轉股的目的來做股價,最后多半實現不了?!痹撗芯咳耸空J為。

              發行效率提升

              國內銀行可轉債起源于2003年,但直到2017年這項資本補充工具才真正被上市銀行廣泛選用。

              彼時,受定增政策收緊及自身資本補充需求影響,當年合計7家上市銀行披露可轉債發行預案,擬發行規模達890億元。光大銀行、寧波銀行可轉債項目也在2017年完成發行,合計募資400億元。

              相比于其他資本補充工具,可轉債轉股前融資成本顯著較低,轉股后可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且對主體資質沒有硬性約束,因此尤其受股價“破凈”的銀行青睞。據統計,2018年、2019年,分別有130億元、1360億元上市銀行可轉債完成發行,發行家數為5家、4家。

              但同時,可轉債的劣勢也逐漸顯現:一是發行周期相對長,從董事會預案到發行公告耗時動輒1年多甚至2年以上;二是,由于正股表現一般,轉股次數、轉股時長普遍較高。

              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市銀行發行意愿。恰逢永續債成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新寵”,2020年銀行板塊又整體低迷,投資者投資熱情降低。因此,當年僅有2只銀行可轉債完成發行,發行規模不足百億。

              “銀行發行可轉債的最終目的,就是轉股,如果沒有轉股,那核算成權益的部分并不多,就拿我們來說,轉股前25%計入核心一級、75%計入二級資本,資本補充的質量肯定沒有轉股后高?!币晃簧鲜秀y行再融資部門負責人表示。

              興業研究此前的一份報告認為,可轉債比較適合資本充足水平無近憂,但有遠慮,且有一定耐心的上市銀行發行。

              不過2021年開始,銀行可轉債融資熱情明顯升溫,全年合計5家銀行共完成1100億元可轉債發行,且發行效率顯著提升。其中,杭州銀行、南京銀行、興業銀行可轉債項目從董事會預案到發行公告用時僅約7個月。

              剛剛發行的成都銀行80億元可轉債項目全流程用時也在10個月左右。據了解,該行此次發行創銀行類可轉債最低網上中簽率、最高網上認購倍數,79.1%的原股東優先配售金額占比也是銀行類可轉債中歷史最高。

              此外,重慶銀行130億元可轉債項目也在2月底順利過會,進入發行審核階段。此前接受機構調研時,該行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重慶銀行現在還處于次新股階段,隨著銀行板塊估值恢復以及證監會審核流程推進,如果一切順利,希望能夠爭取在2021年年報公告之前完成可轉債發行。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

              標簽: 業內人士 本末倒置 轉債轉股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