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投資者懵了!銀行理財也頻現“破凈”

              來源:中國基金報 時間:2022-03-19 10:28:21

              一直被譽為“穩健理財險代名詞”的銀行理財產品,近期也頻頻出現“跌破1元面值”情況,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出現大面積的“破凈”背后主要是因為股票市場表現欠佳,從而導致凈值型理財產品“破凈”現象不斷。不少投資人士認為,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改革之后,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將進入常態,投資者應該理性看待,而2022年固收類產品也具備較好投資價值。

              銀行理財產品頻現“破凈”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尤其是近一個月,凈值型理財產品“破凈”現象不斷。在受訪人士看來,股債市場的雙雙調整和理財產品凈值估值方法的調整是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不佳的重要因素。

              數據統計,截至3月18日,剔除近6個月無凈值的產品后,理財市場存續產品28754只。其中,單位凈值低于1的達2198只,占比為7.64%,較年初再度提高,涉及機構既包括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股分行理財子公司、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合資理財子公司等各類銀行金融機構。同時,單位凈值等于1的有2366只。

              另有數據顯示,部分投資資者購買的R2/R3級理財產品也出現浮虧。根據普益標準統計的數據,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5日,共計3435只理財產品出現了單位凈值小于1的情況,其中風險等級為R2/R3級的理財產品3282只,分別占今年以來披露過單位凈值的理財產品的8.52%、8.14%。

              普益標準研究員董翠華對此解釋道,R2/R3級理財產品主要為固定收益類產品或混合類產品,投資的主要是固定收益類資產,并可能持有部分權益類資產,在近期債券市場收益率下降的情況下,勢必會引起資產投向以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的理財產品的收益下跌,同時,若同時持有股票等權益類資產,受股市行情下跌的影響,產品收益的下跌會更加明顯。

              針對“銀行理財產品還會虧錢”的現象,一些公募基金固收投資人士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富榮基金經理唐奧分析稱,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因素。一是金融市場端的大幅震蕩。今年以來,在內外各種因素疊加下,權益市場持續回調,大批權重股股價創階段新低,導致投向權益市場的理財產品收益表現欠佳;同期債券市場波動也較大,兩方因素疊加導致部分理財產品出現浮虧現象。

              唐奧進一步分析稱,市場波動較大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其一,市場預計美聯儲加息在即,全球貨幣政策可能轉向緊縮,流動性趨于緊張,美國股債市場持續動蕩,對國內金融市場產生一定沖擊。其二,俄烏地緣政治沖突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加劇全球通脹擔憂,市場避險情緒上升。其三,國內舊有經濟向上動能減弱,國內經濟仍處于向新經濟轉型的階段。

              “另一方面,理財產品凈值下跌主要受到凈值估值方法調整的影響。過去銀行理財產品對債券大多采用攤余成本法進行估值,現在則大多采用市值法。前者將收益攤余到每天,凈值波動較小,而轉變為市值法后,產品凈值收益則與底層資產的市場表現直接掛鉤,波動更為明顯,易引發‘破凈’現象。”他說道。

              蜂巢基金基金投資部總監、蜂巢恒利債券基金經理李海濤結合銀行理財產品底層資產與權益市場環境因素分析道,資管新規后銀行理財凈值型產品發行數量較大,而受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影響,純債券品種收益率已經難滿足客戶要求,疊加近3年股票和轉債市場表現較好,不少產品逐步布局“固收+”產品。

              在李海濤看來,這些主打“固收+”策略的產品不同程度配置權益或者轉債資產,今年以來權益市場表現欠佳,從而導致凈值型理財產品“破凈”現象不斷。破凈后的贖回行為一定程度上導致股債表現都差強人意,贖回行為和市場下跌進入惡性循環。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他直言,“理財產品凈值下跌大多是因為配置了權益類資產,而近期股市震蕩影響了部分理財產品的凈值走勢?!?/p>

              “破凈”是近兩年出現的新現象

              從歷史角度看,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的情況比較鮮見。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理財子公司開業并發行新產品,積極加碼權益類投資,產品凈值階段性下跌的現象隨之增多。

              據蜂巢基金基金投資部總監李海濤博士介紹,歷史上理財收益浮虧只局部發生過比較少,主要是過去資金池和成本法等操作具有一定的收益保障功能,風險反而在于流動性上面,通過權益類產品進行收益率增強的迫切性不強,因此在遇到權益市場大幅波動的時候,不會出現極端情況。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狀況主要取決于產品底層資產的收益表現,”談及當前銀行理財產品浮虧現象增加的原因,富榮基金基金經理唐奧指出,此前銀行理財產品多數投向債券市場,債券市場波動相對較小,因此之前銀行理財產品浮虧情況不多。

              唐奧回顧道,上一次銀行理財產品浮虧主要出現在2020年7月左右,當時貨幣政策逐步常態化,隨之債券市場出現大幅回調,因此導致于2020年發行并于7月仍存續的510只凈值型理財產品中的228只凈值低于1元。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此前銀行理財產品浮虧現象比較少見,主要源于其權益資產配置比例偏低。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也表示,傳統銀行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無法直接投資權益類資產,且過去銀行理財處于剛性兌付階段,很少發生產品虧損的情況。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理財子公司開業并發行新產品,積極加碼權益類投資,產品凈值階段性下跌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2020年年中也發生過多款固收類產品短期浮虧的現象,彼時債券價格的大幅波動也有可能引起理財產品凈值下跌?!眲y平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固收和固收+產品出現凈值回撤,專業人士普遍認為這些產品仍是投資者追求穩健收益的良好工具。

              正如普益標準研究員王杰所言,風險與收益是相匹配的,投資者應客觀理性看待短期浮虧,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進入“真凈值”時代,理財產品在短期內出現較大凈值波動屬于正?,F象,長期來看,以債券類資產為主要配置資產的固收類產品仍然相對安全和穩健。

              “理財公司投資團隊應保持樂觀和謹慎,”談及面對目前市場環境,理財公司應該采取的措施,王杰認為,“理財公司投資團隊應保持樂觀和謹慎,一方面,主動與投資者充分溝通,化解負面情緒,避免非理性贖回的發生。”

              另一方面,在王杰看來,他們應該加強市場分析研判,避免投研人員的頻繁變動,利用長期主義應對不確定性。通過久期管理、波段操作、提高債券票息水平等方式穩定固收類資產的投資收益,根據市場形勢及時調整權益類資產倉位,嚴格控制凈值回撤,防范信用風險、政策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做好風險和收益的平衡。

              凈值化時代產品波動會成為常態

              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改革之后,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將進入常態,業內人士預測因為理財產品受眾特殊的風險偏好,應該大多數理財產品凈值表現仍會偏穩健,波動較低。

              “理財產品以后也會類似公募產品一樣,根據投資標的不同,收益波動呈現不同表現。” 李海濤直言,不過考慮到理財產品受眾風險承受力弱,大多數理財產品將以類貨基或短債形式存在,且能參與的策略較多,能形成較好的穩健效果,整體波動率依然較低,相應收益也會偏低。但對于一些投資股票和轉債等增強型產品,收益率波動將是未來常態。

              富榮基金經理唐奧也表示,導致理財產品收益出現波動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產品投資的資產價格受市場震蕩影響出現波動,進而影響理財產品收益情況;二是資管新規實施后,理財產品中債券的估值方法由攤余成本法變為市值法,產品凈值表現與底層資產直接掛鉤,導致波動表現更為直觀。

              “因此,在打破剛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過程中,理財產品收益因股票、債券市場震蕩而發生波動是必然的,未來將會成為常態?!碧茒W提醒,短期賬面的浮虧并不意味著產品最終會出現負收益,因此投資者還應全面理性看待這一現象。

              此外,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也表示,相對來說,混合類、中高風險、配置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收益波動可能會成為常態,但不同產品的凈值波動幅度差異會比較大,要看產品具體的投資策略;固收類、中低風險、未配置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整體凈值波動偏小,收益相對穩定。

              2022年固收類資產具備投資價值

              對于偏穩健的固收類產品,不少投資人士認為,2022年固收類資產具備投資價值。

              李海濤表示,從市場角度看,考慮到目前美國處于加息周期,國內經濟也處于寬信用周期,短期內利率面臨一定的上行壓力,建議配置一些偏短久期的信用債基。

              紅土創新基金基金經理楊一也表示,固收資產作為提供穩定回報、流動性良好的資產,是基金的重要投資方向。在宏觀經濟穩中向好、匯率穩定的背景下,中國的固收資產在世界范圍比較,都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和吸引力。

              “開年以來,國際宏觀形勢復雜,俄烏地區沖突爆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各國央行陸續收緊貨幣政策,均給各類資產價格造成了較大沖擊?!睏钜槐硎?,我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勢頭,穩增長保民生政策陸續出臺,國內宏觀經濟和流動性狀況穩定,建議投資者以長期視角看待資產的短期價格波動,采用定投的方式投資同自己風險偏好相匹配的產品。

              唐奧認為,展望后市,隨著信托以及銀行理財逐漸打破剛兌,投資者對風險較小、波動較小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收益目標的產品需求比較迫切。目前一些產品能承托這部分需求,公募中的純債產品相對來說風險較低、回撤較少同時可以隨時申贖,并且能提供相對穩定的收益,對于部分低風險偏好的機構及個人投資者來說,具有較高的配置價值。

              而普益標準研究員陳雪花表示,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之后,產品收益會隨市場行情變化存在著一些波動。從長期來看,理財產品投資收益較為穩健,因此投資者應客觀看待短期內的凈值波動,要堅持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

              “2022年開年以來,因國際環境和突發事件帶來的沖擊,導致國內外權益市場波動加大,債券市場收益率也在低位震蕩后上行了近20bp.”陳雪花表示,當前在國際環境不明朗的大環境下,股債市場均有可能出現較大波動,權益類產品和固收類產品凈值均有下降的可能性,因此即使過去收益相對穩健的固收+產品也有凈值破1的可能性,如果投資者能夠客觀看待短期波動,那固收+仍不失為一種合適的投資,如果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極低,那么貨幣類產品才是最佳選擇??偠灾?,投資者應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產品、做好風險管控,購買適合自身經濟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

              此外,前海聯合基金也表示, 固定收益類資產在國內的資產類別中依然占據了最大的份額,從配置角度出發,始終是資產配置的主要類別之一。雖然固收類資產由于市場的波動,也會出現凈值回撤等問題,但回撤幅度一般不會很大,且大多會在中短期內得以修復,從長期看,回撤反而可能是配置的好時點。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

              標簽: 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