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美國玉米期貨逼近歷史高位 今年玉米供需將進入新均衡階段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2-04-20 08:50:14

              截至4月19日,美國CBOT 7月玉米期貨突破8美元/蒲式耳,逼近2012年9月達到的每蒲式耳8.49美元的歷史高位。今年以來,美國玉米期貨價格由年初的6美元/蒲式耳,上漲超過30%。

              玉米期貨價格接近最近十年高位的背后,是近期國際局勢動蕩,導致全球糧食價格整體大幅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業內預計,這將會對中國的玉米進口量及進口來源帶來顯而易見的影響。

              持續走高的玉米期貨價格

              當前,美國CBOT 7月玉米期貨距離歷史高位僅一步之遙。最直接同時也最主要的原因,是黑海地區國際局勢動蕩。

              布瑞克咨詢谷物研究員顧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黑海地區是糧食生產和貿易的主要產區,國際局勢動蕩擾亂了黑海地區的糧食出口及春播前景,全球玉米供應前景受到沖擊。

              價格的提振,還有其它支撐因素。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糧食經濟研究員鄭文慧分析稱,黑海地區的國際局勢動蕩,可能會促使歐盟、中國轉向美國采購玉米;近期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播種意向數據顯示,玉米播種面積低于市場預期,美國農場主偏好多種大豆、少種玉米;再加上美國政府近期宣布推出擴大使用乙醇混合汽油的舉措。

              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業內認為,短期來看,國際玉米價格難以降溫。

              對于美國政府推出擴大使用乙醇混合汽油的舉措,鄭文慧認為,總體來看,對玉米需求量影響不是太大。雖然用于乙醇生產的數量增加,但用于飼用的數量減少,最終達至期末庫存量不變。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此舉將迫使玉米進口大國接受高玉米價格,強化進口國內部的通脹。

              將視野拉長來看,經歷過去兩年的大漲大跌,供給快速重建、需求趨穩之后,2022年的玉米供需格局將進入新的均衡階段。

              原先綜合考慮豬糧比、進口替代、品種替代等因素,鄭文慧稱,預計全年玉米價格上漲空間有限,難再現強勁走勢,但供需仍處于緊平衡狀態,階段性市場行情仍將凸顯。然而,今年一季度國際局勢急劇變化、國內疫情多點暴發,對全球糧食的供需、貿易格局以及價格運行區間帶來了明顯的變數,這直接影響到國內的市場預期。

              如今,一季度玉米價格的沖高,抬升了新一年的運行基礎。

              鄭文慧表示,2022年玉米市場多空交織,供給偏緊,需求偏弱,但在小麥供需格局逐漸收緊、市場情緒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市場氛圍整體偏多,全年仍是高位震蕩概率較大。

              具體來說,從年初至小麥上市前,預計維持高位震蕩走勢,2021年玉米豐收,供應相對充足,加上需求回落,價格在當前已經處于歷史高位的態勢下再度大幅上漲可能性較低。5月底6月初,新季小麥上市情況成為關鍵,屆時存在較多變數。另一個備受關注的節點是新季玉米上市情況,9-10月份的走勢會反映出來。

              玉米供需市場的變化

              玉米不僅是重要口糧還是飼料的重要來源和許多工業品的原料,目前存在一定的產需缺口。

              鄭文慧表示,從玉米生產角度來看,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對2021年產玉米質量的擔憂以及對2022年玉米產量的增速下降的預期,二是替代供給量整體將有所減少。

              具體來說,一方面,由于黃淮海地區玉米收獲期間遭遇連陰雨天氣,2021年玉米品質有所下降。東北地區玉米收獲后,在完全上凍前出現兩場雨雪天氣,對地趴糧質量有所影響,整體上能達到飼用標準的低毒素玉米供應量減少。另一方面,對于2022年玉米的產量,市場存在一定的擔憂情緒,主要因為政策基調的變化。

              根據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2022年總的考慮是“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強調把擴大大豆油料生產作為2022年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逐步推動大豆玉米兼容發展。而玉米的定調則從2021年的“增”到2022年的“穩”,其種植面積預計將不會維持2021年較高的增長水平。

              近日,河北、山西出臺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推廣方案,雖然說這種方案理論上基本能保證玉米面積不減少,但仍有理由擔心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至少基本可以肯定難以像2021年那樣大幅增加,也為新一年的玉米市場增添一份支撐。

              此外,還有吉林受疫情影響,春耕問題備受關注。根據一些會議和市場信息,當地合作社、大戶表示,對稻谷的春播存在一定影響,約10%-15%的產量波動,但對玉米的影響總體不大。

              4月1日,全國玉米水稻生產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指出,全國各地都要下大力氣抓好玉米生產。業內預期,在“超常規”的措施之下,早前很多主體對今年糧食產量過于悲觀的預期,或需進行修正。

              從玉米替代供給量來看,比較明確的是小麥的替代會有較大程度的下降,不確定性較高的是進口糧源的替代,但我國仍將多渠道、多品種增加進口補充,包括木薯等小品種。

              除了玉米生產,2022年玉米的飼料需求,很有可能只會維持穩定,而難有較大增長。

              2021年飼料產量出現大幅增加,主要增長點來源于豬料的增長。然而,雖然生豬價格下跌時間已近一年,但生豬產能去化不徹底,短期供應仍較為充足,加上需求很難轉旺,在供應寬松背景下,生豬價格繼續低位震蕩。

              鄭文慧稱,養殖業的低迷和普遍虧損影響到飼料產量,2022年飼料需求或隨國內生豬存欄量的減少而趨弱。

              此外,養殖業落實飼料中玉米減量、豆粕替代方案,降低了玉米在飼料配方中的占比,使得玉米飼用消費量受限。深加工方面,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嚴格控制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預計玉米燃料乙醇產量處于低位。

              玉米進口格局發生變化

              2021年,我國進口玉米2835萬噸,同比增加152.2%。官方數據顯示,全年自美國進口1982.81萬噸,占比近70%;自烏克蘭進口823.45萬噸,占比近30%,自俄羅斯進口8.93萬噸。

              考慮到國內飼用需求低迷,顧劍預計,2022年,中國玉米進口量將同比減少,但仍保持高位水平。鄭慧文稱,2022年,中國自烏克蘭進口玉米肯定減少,美國或增加。

              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進口糧食3700.3萬噸,同比下降1.5%。其中,玉米進口量為710萬噸,同比增長5.5%。

              具體來看,今年前兩個月,烏克蘭成為中國最大玉米供應國,占進口總量的56%。同時,美國占比達到41%??偟膩砜?,一季度玉米進口仍保持強勁態勢,1-2月同比略減,但3月份進口大增,主要是自美進口大增。

              這背后是,在黑海地區的國際局勢發生動蕩后,隨著當地玉米供應的中斷,中國等玉米買家積極尋求美國、南美等貨源作為有效補充。

              4月11日,中國買家又買進了102萬噸的美國玉米。這也是繼4月4日之后本月第二筆對美國玉米的單日采購超百萬噸的大單,上次的采購量為104萬噸。

              2020年底,我國批準了首批阿根廷玉米進口。2021年進口39萬噸左右,2022年1月份就進口了40萬噸。這意味著,未來中國自阿根廷進口玉米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

              標簽: CBOT7 今年以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