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經濟學博士:警惕用中長期合同否定期現貨市場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2-05-07 11:29:18

              大宗商品,特別是初級商品,通常是國民經濟正常運行的必備生產生活物資,通過量、價兩方面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因此,大宗商品的“保供穩價”是個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大問題。

              “保供穩價”的背后是大宗商品的供需匹配問題,這既涉及到生產和消費兩端,也涉及交易和流通等環節。從循環暢通視角,交易流通環節對生產和消費兩端發揮著指揮棒的作用。一個在時空兩個維度均有效且富有彈性的交易生態,即市場體系至關重要。

              一、定價機制是大宗商品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市場體系除了參與者之外,最重要的當屬交易制度安排,在大宗商品市場交易制度一般稱為“定價機制”。定價機制的成因復雜,但參與者認可后便是交易的基礎和前提。所謂的“量”與“價”,其實是某種定價機制下的量與價。

              以煤炭為例,市場一般認為2021年動力煤通過中長期合同定價機制下的量約9億噸,價格則在“500-570元/噸”區間內運行?,F貨方面,最具標桿性的價格是秦皇島5500大卡山西產的動力煤,其2021年的運行區間為“567.5-2592.5元/噸”。期貨市場,動力煤活躍合約21年的運行區間為“588.2-1982.0元/噸”。

              但也正是因為商品的量和價依附于具體的定價機制,也就導致當供需難以匹配時,特別是價格暴漲暴跌時,定價機制易受爭議,改變定價機制的聲音就會響起。

              2021年,煤炭市場曾階段性出現供需失衡。不僅量的方面不能滿足火電的需求,價的方面也使得火電陷入全行業虧損而不愿提升供給。即便大眾對“動力煤-火電”產業鏈不了解,僅僅通過現貨和期貨這兩個價格區間,也可以大致推測出市場出現了問題。作為一種糾偏,2022年煤炭中長期合同被要求發揮更大的作用。按照要求2022年80%以上的煤炭供需通過中長期合同來執行,特別是火電用煤盡可能通過中長期合同來執行;價格中樞設為675元/噸,區間設為570-770元/噸。

              二、完整的交易機制是一系列定價機制的組合

              現實世界中的大宗商品市場極為復雜,與包羅所有交易在內對應的交易機制是一系列定價機制的組合。不論組合如何構成,定價機制基本分為——中長期合同(很多商品稱為長協)、現貨、期貨(點價)三類。

              這些定價機制的核心區別在于,定價頻率以及量的明確方式?,F貨定價最容易理解,就是交易的同時確定量和價。期貨(點價)則是利用期貨價格作為結算價參考的一種交易模式。這兩種定價都非常靈活。而中長期合同,一般會明確交易的數量并約定結算價的定價規則。中長期合同按照定價頻率,通??梢苑譃槟甓?、季度和月度。月度合同的定價頻率一般是月度定價,而季度和年度則有可能按照季度和年度定價,也可能按照月度來確定結算價格。沿著定價頻率做延伸,也可以把供需雙方的縱向一體化視為更為低頻的定價機制。事實上,在市場發育不充分的背景下,縱向一體化就是一種解決供需匹配的制度安排。

              三、中長期合同、期現貨市場相互補充,均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中長期合同、現貨和期貨,作為三類基本定價機制,是互為補充,而不是相互排斥的關系。這源自于三類定價機制均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中長期合同長處在于保供,短處在于易產生風險敞口。以年度中長期合同為例,一旦簽訂,供方即明確要在一年時間內供給需方多少貨。但大宗商品需求多數是派生需求,這導致需求方不易對年度的需求總量做出精準判斷。價格方面,如果需求方自身產品價格也是波動的,一旦原料中長期價格鎖死,其業績風險劇增。為了規避以上風險,需求方不會將其全部需求量通過中長期合同來執行,會留一部分通過現貨來采購;且年度合同也會采用更高頻的月均價來結算。

              現貨市場長處在量和價兩方面均很靈活,特別是價格發現有優勢,缺點在于易引發投機。一些突發,中長期合同事先沒有預期到的需求,只能通過現貨市場來滿足。同時從市場生態角度,貿易商的根基在于現貨。因此,現貨市場對于維持商品市場的生態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一個規模較小的現貨市場不利于商品市場生態的新陳代謝以及功能的正常發揮,這也會加大市場的波動性,進而加劇投機性。

              期貨市場因為現貨背景不強,往往廣受詬病。但期貨市場的價格發行效率高于現貨市場,也提供了商品實物產業鏈外的風險管理工具和對手方。現貨市場雖然也有中心市場,如動力煤的秦皇島,有色金屬的上海,但大體上仍是多中心,離散性的,地域屬性強。而期貨市場高度集中,如動力煤全國就鄭州商品交易所一個市場。定價頻率和交易時間方面,期貨的秒級和近乎24小時全天候交易也均強于現貨市場。作為一種實物產業鏈之外的風險管理工具和對手方自然也給商品市場帶來新的影響因素,某些場景下會加大市場波動。應對這些潛在風險,期貨市場需要嚴監管。

              四、定價機制不能完全替代供給彈性

              從中長期合同、現貨和期貨三種定價機制來看,各有優劣,均不完美?,F實中基于它們的組合較單一定價機制有改善,但也遠談不上完美,很難同時兼顧到所有相關方的關切。而且,定價機制發揮作用的一個關鍵途徑,是通過價格變化改變供給和需求,從而實現市場出清。

              如我們上文所說,大宗商品需求是派生的,且依托于一定的技術路徑。在一段時間內,技術路徑往往是穩定不變的。如火電長期會逐步被清潔電力取代,但當我們討論1年乃至3-5年內的用電需求時,火電仍是主力。這就決定了火電需求,進而傳導到動力煤需求呈現剛性特征。面對需求剛性,需要供給彈性來匹配。

              如果供給長期缺乏彈性,無論定價機制怎么調整都很難有效改善市場。

              五、警惕用中長期合同否定期現貨市場

              市場劇烈波動,出現明顯短缺時,中長期合同回歸有合理性。中長期合同有助于供給方減少顧慮,增加長期投資新增產能。但應該看到,中長期合同的回歸,從商品結算量來看,是中長期合同占比上升,現貨和期貨占比下降,并不是不要現貨和期貨市場。中長期合通常需要期、現貨價格作為結算價格的依據。

              三類定價機制占比的變化本身,也是市場年度級別調整的一部分。強化中長期合同的同時,對于現貨和期貨市場有效運行的基礎條件也應予以關切,特別是維持市場生態所需要的基本現貨規模。

              再以動力煤為例,2021年9-10月份動力煤期、現貨價格的暴漲也是推動2022年煤炭中長期合同強力回歸的一個重要催化劑。價格暴漲讓各方意識到中長期合同的重要性,客觀上減輕了具體政策定制執行部門推動中長期合同的難度。這也是期、現貨價格機制發揮作用一種證明。

              (作者秦源為經濟學博士,金融從業人員)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

              標簽: 現貨市場 大宗商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