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速看:個人養老金業務箭在弦上 銀行、險企如何備戰?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2-07-01 07:45:15

              在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出僅兩個月后,首份配套規則也于近日出爐,公開征求意見。

              6月24日,證監會就《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稱《暫行規定》)公開征求意見,就基金管理人、基金銷售機構等機構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做出相關規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暫行規定》的發布,意味著離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的落地更進一步。除了利好公募基金行業發展,銀行、保險等參與個人養老金的金融機構也迎來重大市場機遇。

              有券商預測,在首份實施細則之后,針對銀行理財產品和保險產品的相關產品管理要求也將陸續發布,個人養老投資即將真正落地。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作為養老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目前已有多家銀行、保險等機構悄然在“個人養老金”領域展開布局。

              銀行躍躍欲試

              由于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投資者購買個人養老金相關金融產品前需開立或者指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而銀行在賬戶、渠道等方面相對成熟,由此商業銀行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中具備明顯競爭優勢。

              同時,作為基金的托管人、銷售機構,商業銀行預計將大大受益。一位銀行業人士向記者分析稱,未來頭部商業銀行有望受益于客戶的衍生價值。雖然《暫行規定》要求免收銷售服務費、申購費等銷售費用,但代銷機構可以根據投資人申請提供相關賬戶服務,有利于獨立完成個人養老金從開戶到產品銷售環節的業務閉環;銀行渠道在賬戶開立以及銀行理財等多元產品銷售上更加受益于個人養老金政策;且養老金作為長期的投資品,客戶粘性更強,更利于擴大品牌效應。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在養老金融服務領域大有可為。中國(深圳)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認為,商業銀行及理財子公司可以加大開發養老儲蓄、養老理財等產品,滿足長期限、低風險養老金融需求;此外,銀行還可以利用客戶渠道優勢,為客戶提供定制化個人養老金投資的綜合解決方案,擴大養老保險、養老基金等產品銷售。

              從此次發布的《暫行規定》來看,有多項內容與商業銀行相關。其中,開展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相關業務的基金銷售機構應當具備相關條件:經營狀況良好,財務指標穩健,具備較強的公募基金銷售能力;最近四個季度末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保有規模不低于200億元,其中個人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規模不低于50億元;公司治理健全,內部控制完善,具備較高的合規管理水平等。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共有18家銀行機構或滿足參與業務要求,包括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寧波銀行、寧夏銀行、上海銀行、北京銀行、廣發銀行。

              盡管目前對養老金賬戶體系建設尚沒有詳細的披露,但記者注意到,已有多家銀行在積極布局個人養老金賬戶相關業務。

              “已有多家商業銀行陸續參與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的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系統對接測試,也積極研究部署和啟動個人養老金賬戶管理制度建設、系統建設等相關工作,為貫徹執行個人養老金配套制度做好了準備?!敝袊y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峰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財富管理專委會近日舉辦的個人養老金三支柱發展策略研討會上表示。

              工商銀行養老金業務部總經理韓強也在會上透露:“工商銀行正加快搭建包括賬戶開立、資金繳存、產品投資、待遇領取等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體系,并與人社部的信息平臺、金融行業平臺積極開展對接?!?/p>

              此外,中信銀行還宣布申請成為個人養老金賬戶試點銀行。不僅如此,該行推出了“幸福+”養老賬本,實現第一、二、三支柱養老資產的歸集展示。據了解,“幸福+”養老賬本功能已經面向用戶開放,主要向用戶展示電子社???、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醫保電子憑證、養老規劃、養老社區等多個功能。其中,“十分精選”產品專區向用戶提供保險、理財、基金產品的購買服務。

              興業銀行同樣蓄勢待發,該行此前宣布個人養老金賬戶相關業務準備已基本完成。據介紹,政策落地后,客戶可通過興業銀行手機銀行、柜面等渠道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持續轉入個人稅前收入的一部分,即可自主投資稅收遞延養老金融產品,獲取持續收益,達到退休年齡后就可以從賬戶一次性或分次領取個人養老金。

              華夏銀行則推出了“華夏頤養”養老金融系列產品,集合了賬戶服務、現金結算、企業服務、資金保值增值等綜合金融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個人養老金制度不斷建立的同時,專屬金融產品也得到了初步發展。

              以已經試點的養老理財產品為例,第一財經記者通過中國理財網發現,自今年3月1日起,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機構已擴大至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光大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10家理財公司。截至6月30日,自首批養老理財產品開始募集以來,養老理財產品已累計發行27只,大多數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在5.8%~8%左右,運行穩健。

              而在養老理財產品之后,養老儲蓄產品也呼之欲出。今年3月,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養老儲蓄業務試點的規劃也浮出水面。據悉,特定養老儲蓄業務初步擬由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家大型銀行在部分城市開展試點,單家銀行試點規模暫定100億元。

              不過,在商業銀行加快建設養老金賬戶體系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多方面的變數與挑戰。余凌曲認為,商業銀行需要加強個人養老金投資方面的投研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轉變傳統資管產品投資增值理念,圍繞不同類型客戶養老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和穩健的資產配置方案。

              險企摩拳擦掌

              除了銀行,險企也在加速布局“第三支柱”個人養老業務。

              隨著第三支柱建設步入快車道,基金、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正在通過不同方式“分食”這塊大蛋糕,跨業競爭格局正在形成。然而,作為養老金融市場的較早涉足者,保險業仍具有獨特的優勢。

              蝸牛保險經紀CEO尚萌萌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保險機構立足風險管理,擅長投資和管理長期資金,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和負債經營的特征,同時關注長期收益與短期回報、兼顧相對收益與絕對收益,穩健增值的特點更契合養老金的管理要求。

              “另外,由于保險機構原本與健康養老領域關系緊密,可以整合健康養老上下游產業鏈形成成熟的體系,為百姓提供包括養老、護理、醫療、康復在內的一攬子養老保障計劃,實現養老保障與服務供給并行,在養老投資之外全面滿足百姓對于養老保障的需求?!彼M一步指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險企布局第三支柱賽道,在創新產品等方面已經著手安排具體工作,并不斷向各個細分領域邁進。

              一位養老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在不斷推動構建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同時也在持續豐富個人養老金領域的產品供給。一位壽險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針對不同群體不同養老保險需求,公司已籌備了相關產品,具體細節需關注后續公司披露的信息。

              另一方面,為了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近年來關于助力養老保障的新模式也一直在不斷嘗試。

              2018年4月,銀保監會啟動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標志著我國開始探索運用稅收優惠引導個人開展養老金積累。截至2021年10月末,共有23家保險公司參與試點,累計實現保費收入近6億元,參保人數約5萬人。

              此外,2021年5月,銀保監會推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試點,主要服務新市民和新就業群體。到了今年3月,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范圍,截至今年5月末,專屬養老保險保單件數15.7萬件,保費規模15.7億元,養老理財共發行22只產品,22.1萬投資者認購金額544億元。

              未來,保險機構依托自身優勢,可以開發怎樣的產品?尚萌萌認為,保險機構可以利用此前保險產品附加服務的資源優勢,將養老產業涉及醫療康復、養老設備設施、養老社區等多方串聯起來;同時繼續發揮長期穩健經營的特點,提供收益保證型養老保險,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保障個人的生活品質。

              然而,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在統一的政策規范下,養老金融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尚萌萌指出,保險機構需要提升自身運營長期資金的能力和實力,特別在解決資產端和負債端匹配的基礎上提升投資能力。其次,要有風險底線,在一定收益的前提下,不能片面追求收益不顧風險,需要考慮長期穩健的資金運用。最后,險企要有與其他行業主體(如部分基金、銀行)競爭的心態,通過市場化競爭達到不斷優化自身的養老金融服務能力。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

              標簽: 養老金業務 箭在弦上 養老金投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