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環球短訊!市場之聲 | 回首來路守初心 砥礪奮進新征程

              來源:CfetsOnline發布 時間:2022-07-20 20:44:47

              一、回顧 · 成果


              (資料圖片)

              1997年6月,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立。經過25年的高速發展,銀行間債券市場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債券交易市場,是國債、政策性金融債以及同業存單等國際投資者最為關注券種的主要流通市場。隨著我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形成了高水平雙向開放的良好局面。

              一是開放步伐不斷加快。2005年,泛亞債券指數基金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后稱“獲準入市”),成為第一家獲準入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2005年,亞洲開發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分別發行人民幣債券,開啟了境外機構在我國發行熊貓債的先河。2010年,境外央行、人民幣清算行、人民幣結算境外參加行(三類機構)獲準入市。2013年,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獲準入市。2015年,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獲準參與債券回購、債券借貸、債券遠期、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交易。2016年,境外各類金融機構均可便利入市。2017年,“債券通”北向通上線。2019年,取消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2021年,“債券通”南向通上線。2022年7月,“互換通”即將啟動的公告發布。越來越多的開放政策不斷提升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深度及廣度。

              二是境外投資規模大幅提升。2021年全年,境外投資者達成人民幣債券交易11.47萬億元。截至2021年末,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達到4萬億元,較2013年末4千億元的水平翻了十番。投資規模的大幅提升,充分體現了境外投資者對我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以及對我國債券市場開放水平的認可。

              三是境外投資機構持續增加。截至2021年末,共有1016家境外機構主體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其中507家通過結算代理模式入市,728家通過債券通模式入市(含219家雙渠道入市)。上千家境外投資者入市,促進了我國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多元化,有利于我國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完善債券市場建設。

              四是國際認可顯著提高。2019年4月,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BBGA);2020年2月,中國政府債券納入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GEI-EM)。2021年10月,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納入三大指數,提高了我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地位,標志著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更高層次。

              二、心得 · 展望

              交行作為首批三類機構結算代理行、首只主權熊貓債簿記管理人和主承銷商、首批債券通做市商,一直親歷其中,見證中國債券市場開放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從延長銀行間債券交易時段,到直投模式下直接交易服務開通,再到Dealer Pay模式和收盤價交易機制的上線,交行一直積極參與各項創新業務,不斷提高對境外投資者的服務能力,與銀行間市場共同成長。

              隨著債市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對于銀行間債券做市商的挑戰也是越來越大。無論是全球化布局、做市報價質量、抑或風險管理等方面,做市商都存在著提升空間。

              一是做市商需要盡早展開全球化布局。隨著上千家全球境外投資機構主體進入我國債券市場,做市商需要對接遍布全世界不同時區的客戶。雖然挑戰變大,但是也讓擁有全球銷售推廣能力的做市商從中受益,提前布局全球的做市商前景廣闊。

              二是做市商需要不斷提升報價響應速度和報價質量。近年來,境外投資者日益踴躍參與人民幣債券市場,債券交易量也屢創歷史新高,這對于做市商的報價響應速度和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交行于21年四季度上線ComStar自動做市系統,嘗試利用系統自動化回復價格。在近一年的摸索過程中,不但提升了回復速度,也提高了回復的價格質量。除此之外,還能根據市場情況及時更改報價,保持報價的連續性。

              三是做市商需要提升風險管理能力。隨著境外投資機構數量的增加和機構類型的增多,對于做市商的風險管理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要求做市商在不斷推進自身風險管理體系完善發展的同時,持續推進內部系統建設,通過科技賦能,將反洗錢管理、市場風險管理和信用風險管理統一整合于一體化管理系統,提升風險監控管理水平。交行通過與ComStar共同設計開發報價系統的反洗錢檢索模塊和額度檢驗模塊,與交行內部管理系統聯動,在與境外對手交易前,自動檢索識別交易對手和標的券信息并進行反洗錢關鍵字篩查,完成額度實時占用和釋放。通過前置控制、自動預警,最大程度降低各類合規風險的發生可能,通過科技賦能進一步提升了做市業務風險管理能力。

              未來,交行將繼續全力推進交易業務發展,緊跟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提升對外開放大趨勢下的國際競爭力。通過發揮全球布局優勢,推動風險管理能力持續進步,不斷完善自動化做市交易能力,建設量化定價做市平臺等方式,更快地應對市場變化,把握交易機會,更好地履行做市商義務,服務境內外客戶,以促進銀行間債券市場長效發展,為我國債市的對外開放做出更大的貢獻。  

              (文章來源:CfetsOnline發布)

              責任編輯:

              標簽: 債券市場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