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快消息!5年激增15倍 “固收+”基金可轉債市值近2000億

              來源:中國基金報 時間:2022-08-01 07:43:06

              近年來,隨著“固收+”基金規模持續攀升,其持有的可轉債市值也迭創新高,最新持有市值接近2000億元,較5年前激增15倍——可轉債正從一個小眾品種,成為公募基金的熱門投向。

              “固收+”基金


              (相關資料圖)

              投資轉債刷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今年新成立的“固收+”基金113只(偏債混合和二級債基),募資總規模849.88億份,參照監管要求,可投可轉債資產比例通常不超過20%。

              即便新基金對可轉債投資實施約束,近年來“固收+”基金投資可轉債市值還是水漲船高。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公募“固收+”基金持倉可轉債總市值1961.41億元,已逼近2000億元大關,持倉市值占基金凈值比10.89%,成為繼利率債、企業債、中期票據后,“固收+”基金投資的重要方向之一。

              今年二季報中,公募基金持倉可轉債總市值2781.32億元,這意味著“固收+”基金持倉占比高達70.52%,成為配置可轉債市場的“主力軍”。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二季報中,“固收+”基金持倉可轉債市值還是122.18億元,短短五年內激增15.05倍。

              景順長城混合資產投資部基金經理徐棟認為,可轉債投資關注度上升,首先,轉債與正股相關性較高,近幾年權益市場的持續上漲給轉債帶來明顯的賺錢效應;另一方面,2019年以來,新發轉債數量快速增加,行業快速擴容,市場存量規模接近8000億。

              博時基金混合資產投資部投資總監助理兼基金經理鄧欣雨也認為,一方面,政策鼓勵企業通過可轉債進行融資,發行人也發現可轉債是一種很好的融資方式;另一方面,可轉債投資者進一步多樣化,對可轉債的投資需求強勁。

              雖然目前公募持有可轉債市值已達到歷史新高,疊加監管將可轉債算入權益資產范圍,但鄧欣雨認為,可轉債市場正處于快速擴容期,潛在發行規模仍不小,兼具股債獨特優勢的可轉債已成為投資者重點跟蹤研究的品種。尤其可轉債相對股票具有低波動優勢,公募持有可轉債市值擴大趨勢難改變。

              “轉債波動性大于債券,新規主要是讓‘固收+’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更加明確,并不會影響轉債的投資熱度。”一位公募投資人士也稱。

              估值重返年初高位

              重視結構性投資機會

              談及當下可轉債資產的投資價值,徐棟認為,隨著A股5月份以來大幅反彈,轉債市場也跟隨收復跌幅,從轉股溢價率看,轉債估值重新回升到年初高位,也處于歷史高位水平。不僅后期正股推動平價繼續上行的空間被壓縮,轉債觸發贖回帶來溢價率壓縮的風險也在增加。因此,對于當前轉債市場整體偏謹慎。

              “短期可能會關注經濟修復相關的行業標的,中長期則是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成長行業更有機會,但當前需要時間消化較高的正股估值和轉債估值。”徐棟表示。

              鄧欣雨也認為,下半年經濟步入溫和復蘇階段,企業盈利增速見底回升,流動性維持現有寬松局面概率偏大,同時考慮到股市估值具有吸引力,未來股市機會大于風險,結構更為重要。

              在鄧欣雨看來,考慮到可轉債市場處于估值中性偏高狀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轉債投資者對股市預期較為樂觀,結合絕對價格和估值看,當前可轉債性價比處于中性,機會更依賴行業選擇或自下而上的正股角度選擇。另外,可多關注彈性大、高波動率的可轉債品種。

              “去年10月開始對轉債保持謹慎,主要基于轉債本身的估值和正股高估。目前位置,正股多數估值相對合理,轉債估值分化較大,后續結構性機會較多,結合正股和轉債的策略可能會相對占優?!碧旌牖鸹旌腺Y產部可轉債投研組組長、基金經理賀劍也稱。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

              標簽: 基金投資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