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世界播資訊】社論:多措并舉 強化高溫天氣下的糧食安全保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22-08-19 09:51:57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八月和九月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持續高溫天氣對部分地區確保秋糧穩產增產提出了挑戰。北半球主要國家今年普遍遭遇高溫天氣,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預測,氣溫上升會對小麥、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全球產量產生負面影響。

              此次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覆蓋面積廣,但具體而言,對糧食生產的影響也分區域而異。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華南地區,水稻陸續進入拔節長穗期,再生稻處于揚花結實期,雜交秈稻和早熟粳稻進入孕穗期,高溫熱害的影響需要及時應對,否則,持續高溫加速幼穗分化,影響大穗形成,將降低結實率。早播夏玉米進入花期,適播田塊處于孕穗期,遲播田塊處于大喇叭口期,持續高溫縮短了穗分化時間,影響穗分化數量和質量。夏大豆多處于花期,部分早熟品種進入盛花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當溫度超過36攝氏度時,大豆落莢率將顯著提升。

              華北、東北地區受干旱影響輻射較小。6月份至今,東北局部地區出現洪澇,吉林、遼寧兩省較為明顯,影響程度總體偏輕,減產有限。目前,玉米授粉結束,進入灌漿期,后續生長狀況仍受光熱條件影響。華北地區在夏玉米播種時期氣候干旱,7月份持續干旱,但本地有一定降雨量,玉米長勢良好。

              此外,高溫天氣也容易帶來病蟲害多發的情況,近期多地高溫也使病蟲害發生區域向高緯度、高海拔區域遷移擴散,同時還導致蟲害發生期提前或延長。根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監測數據,持續的高溫天氣疊加降雨可能會助長病蟲害的繁殖和遷飛擴散,對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稻區中晚稻安全生產構成一定風險。

              全年糧食生產大頭在秋糧,當前是抗災奪豐收的關鍵時期。如何“防大旱、抗長旱”,應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積極應對極端高溫天氣對農業生產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

              一是及時下撥財政資金。日前,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已下達內蒙古、江西、湖南等13省區農業生產救災資金3億元,用于對受災地區在洪澇、旱災后購買農資以及修復災后農業生產設施等補助。地方政府應持續深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積極籌措抗旱資金,下達資金指標。根據各地受旱面積,及時下撥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加快資金分配執行,明確抗旱資金使用范圍,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監管,支持引導實施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抗旱設施應急修復等項目,提升抗旱保障能力。同時,還應強化抗旱成果評價運用,建立“花錢必有效、無效必問責”的管理機制,確保抗旱資金效益。

              二是密切監測旱情墑情。加強農業部門與氣象、應急、水利等部門溝通會商,密切關注高溫天氣動態,及時掌握天氣和土壤墑情變化。借助數字化農業裝備,利用農業智能物聯網技術,加強對旱情的分析研判,做到分區域、分作物、分時段的精細化旱情監測預警,并通過多種途徑及時發布干旱預警信息,為種糧大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好“點對點”預警服務。結合水田智能示范系統,遠程實時監測農業生產環境參數并進行調控。

              三是完善抗災智力支撐。從政府部門、涉農類高校、農業科研院所等選派相關專家組成科技特派隊,加強踏田指導,分區域、分環節、分品種,切實提出有針對性的防御方案,充分發揮科技對穩糧保供、減損增效的作用,為農業生產提供田間科學指導和技術服務。在具體操作層面,應切實落實各項抗災減災措施,保障田間灌水,降低穗層溫度,改善田間小氣候,防止干旱與高溫熱害疊加影響;中耕松土,切斷土壤水分毛管,減少水分蒸發;根外噴肥,降溫增濕,充實籽粒營養,提高飽滿度;合理運籌水肥,促進苗全苗壯,維持作物代謝平衡;加強病蟲害管理,重點防治水稻“兩遷”害蟲、稻瘟病、稻曲病等。積極組織人員修復溝渠,提高水利設施灌溉能力;加強灌溉農機作業調度,提高抗旱服務水平,做好人員、物資、技術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加強統籌協調。

              綜合來看,財政資金及時支持、監測管理系統高效運作、科學技術保障減損增效,將是實現“強化糧食安全保障,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目標的重要措施。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

              標簽: 糧食安全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