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泰達宏利王鵬:把握2023年成長機會 新能源景氣度反轉

              來源:互聯網 時間:2023-01-13 08:57:07

              嘉賓介紹:王鵬,清華大學工學碩士。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任職于中郵創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TMT行業研究員;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任職于上海磐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擔任電子行業研究員;2015年6月加入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職于研究部,擔任TMT行業研究員。2017年12月至今擔任泰達宏利轉型機遇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經理。


              (資料圖片)

              去年市場跌宕起伏,如何看待現在的市場?新能源行業將如何發展?硅料近期價格調整對光伏市場有何影響?儲能行業今年增速將如何變化?海風去年表現不佳,今年會否極泰來嗎?

              王鵬表示,2023年市場將更加樂觀,在低基數的情況下多數行業明年增速可觀,機會或在增速更高的成長行業中。硅料價格近期大幅下行,光伏裝機或將提前啟動,年裝機量可能超預期;儲能是未來兩三年增速最快的行業,國內的儲能增速或將出現超預期的爆發式增長;海風受疫情影響嚴重,2023年可能是最為確定的困境反轉機會,行業盈利能力將邊際恢復。

              以下為文字精華:

              1、泰達宏利王鵬:2023相對樂觀機會或在成長行業

              王鵬:與2022年相比,2023年整體上更加樂觀?,F在流動性環境總體較好,同時市場預期經濟將從不到3%的GDP增速往5%左右提升,擾動市場的兩大政策也都在放開。

              經濟可能會經歷一季度的陣痛,以現在感染速度,可能1月份到2月份就已經度過感染峰值,經濟將處于恢復狀態。從大的角度看,消費、周期、成長等行業可能都有機會。

              消費很明顯將進入復蘇階段,在消費周期底部時,通過政策可以引導底部的反彈或者反轉,但接下來投資者就要更關注數據,要看消費恢復的數據如何,春節的消費數據怎么樣。如果春節的數據ok,則消費還將維持恢復性上漲的趨勢,但那時候就要看業績增長對應的估值情況是否合理,所以個人感覺雖然消費板塊的行情沒有走完,但是最舒服的時點,也即不用看業績、估值,僅僅是博弈政策預期的時間點已經過去。不過,如果后續消費板塊砸坑的話,仍然是有機會的。

              再看周期,其實就是地產產業相關的、跟宏觀經濟敏感的資產。如果地產是強刺激,帶來經濟的強勁復蘇,那經濟周期相關性大的金融和周期行業就是大機會,個人覺得并不是,只會是階段性數據和政策博弈的一種機會。地產銷售數據好、地產的開工數據和拿地數據好的時候,行情可能會漲一波,只是階段性的機會而不是全年的機會。

              歷史上的大機會,都是未來2—3年有很好的行業成長,才會在業績和估值上被市場給予更大的空間。地產顯然不是,拉長時間看銷售面積是下臺階的,只是因為2022年基本面太差因而要進行施救,使行業逐步恢復成較為穩定的狀態。

              個人判斷地產不是強復蘇。歷史上經濟強復蘇的年份,除了地產數據較好,出口數據也會比較好,因為出口涉及東南沿海省份的消費能力,2023年的出口數據有一定的壓力,因為過去幾年中國制造支持全球抗疫,出口包括匯率是受益的,但往后看,出口不好的情況下,經濟很難強復蘇。經濟不是強復蘇,那跟經濟相關性高的這些板塊,機會可能都不會很大。

              2023年面臨2022年低基數的情況下,很多行業短期能看到成長性,邏輯是去年低基數情況下今年出現恢復式增長。不過,低基數的情況下各行業2023年的整體增速都會比較好,這就要求所選的成長行業,在業績增速要求更高。

              所以大體上會選擇這些行業,例如儲能、海上風電、信創、少數的軍工,之前已經調整的比較多的行業如半導體等。未來2—3年的成長性上會占優,而且調整得已經足夠深,估值相對便宜。

              2、泰達宏利王鵬:硅料價格大幅下行光伏裝機提前啟動

              王鵬:光伏行業過去一年半里最盼望的事情就是硅料價格下跌,因為硅料占據了整個行業90%的利潤。市場認硅料企業是偏周期性的盈利,因而硅料企業并沒有被抬升估值,反而在不斷地下殺,而其他板塊則因盈利能力受到打壓,也沒有出現很好的上漲。

              12月份硅料調整,價格暴跌,兩種情況同時發生才會出現如此劇烈的下跌:一方面是供給如期的開出,2023年供給將顯著地增加;另一方面是進入淡季以后,需求端開始減弱,所以硅料價格才會出現劇烈的下跌。

              從歷史上看,產業價格的劇烈下跌,多數情況下是新一波行業景氣的開端。當年“531”政策,光伏補貼退坡,組件價格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跌掉百分之三四十,海外的需求卻在之后爆發。光伏整體的裝機,2022年是在海外超預期的情況下,才勉強達到了全年預期,其實國內是低于預期的,原因是組件價格太高,導致項目收益率不足。

              如果硅料價格下跌帶動電池及組件價格的下跌,2022年積累的那些沒有裝機的、大的風電、光伏項目,大概率會在2023年加速啟動。如果硅料價格在短期內完成調整,全年的裝機大概率也會提前啟動,年裝機量很可能會超預期。

              所以個人認為,光伏這個月和下個月的基本面或者需求端可能會表現得很差,但那時候大概率是機會。因為現在差并不重要,現在是淡季,在全年中的占比很低,但如果現在硅料出貨量差,導致整個產業的成本價格壓低,項目的經濟性提升,光伏反而有超預期的可能性。

              3、泰達宏利王鵬:全球儲能高速增長國內增速或超預期

              王鵬:儲能可能是未來兩三年所有行業里增速最快的行業。很多投資者看好新能源,看好風電,看好光伏,覺得風電、光伏是未來增長的主力,但儲能的增速大概率是在風電、光伏裝機速度上乘以一個大于一甚至大于二的系數。

              很明顯光伏和風電行業的天花板是電網的消納能力,要解決電網的消納能力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電網的建設以及儲能系統的建設,包括儲能和類儲能,如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空氣壓縮儲能、熔鹽儲能等。歐洲2022年戶儲是翻兩倍的增長,美國的大儲預計2023年也將出現翻倍的增長。

              歐洲2022年的儲能增長靠的是俄烏沖突帶來的能源危機,但本質是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太高后電網無法支撐,美國也是這樣,美國的電網更陳舊,儲能端的建設是剛性需求。國內也一樣,風電光伏占比高,如果要解決消納問題,靠電網自己是不夠的,電表前和電表后的儲能全部要加緊建設。

              所以儲能是所有新能源行業里面最該看好的,它就是行業瓶頸,只有它高速增長,別的行業才能增長。

              儲能發展也是分區域的,2022年最好的是歐洲儲能,因為歐洲電價高,居民對儲能產品的價格接受度更好,戶用儲能確實既省電又省錢。投資回報周期最小的時候,可能在一些國家加上補貼兩三年回本,之后就可以免費地用電了。2023年市場擔心歐洲整體需求會有所衰退,歐洲儲能的公司經歷了一年高增長以后,存在業績和盈利能力上的高基數,市場走勢跟2022年相比可能會有差距。

              另外兩個區域預計2023年發展較好。一個是美國儲能,主要是因為緩解通脹法案政策的促進,過去沒有補貼或補貼很少,現在能拿30%的補貼,導致整個市場都在放量,大儲和工商業的儲能都在放量,包括戶儲也在放量。另一個是國內,從風電、光伏強制備儲到現在共享第三方的儲能,商業模式在逐漸地通暢,國內的儲能增長很高。

              如果投資的是美國這種有政策驅動的市場和國內市場,不受出口或外需擾動,就不用擔憂行業增速。尤其國內和美國的大儲,大概率將比市場預期的增速更快,因為市場預期往往是線性的,覺得它不會是爆發式的增長,但實際情況往往就是爆發式增長。

              4、泰達宏利王鵬:風電疫情影響嚴重海風增長空間巨大

              王鵬:海風處在滲透率較低的階段,2022年裝機只有4—5GW,比2022年初市場預計的還要低,原因在于海風是新能源里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板塊,為什么它比其他的板塊短期受損更嚴重?

              風機的裝機是有時間限制的,尤其是海風,上半年生產,下半年開始集中地裝機。因為沿海有臺風問題,施工的時間很短,大體上就是10月份到11月份上凍之前才會集中的施工,很明顯10月份疫情嚴重,包括疫情放開以后,也是有第一波沖擊的到來。

              所以在海風裝機的高峰期,整個運輸和裝機都受到了影響,導致裝機量比預期的還要少。個人來看,未來海風可能是困境反轉行業的典型。困境不用說,影響在逐步消除,但為什么說它反轉最為確定?

              其他行業隨便拿出一個,都要考慮疫情會不會降低了居民的消費能力,或者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居民會存更多的錢,未來消費能恢復到多少,其實是有疑問的。而海風不一樣,它是招標制,2022年裝機4—5個GW,但是招標了15個GW,2023年理論上可以達成兩倍的增長,也即增長到原來的三倍,所以它的確定度是最高的,已經給了指引,是最確定的困境反轉。

              長期來看,我國要建立5大海上風力發電基地,2025年以后,每年可能有30個GW甚至40個GW的裝機,而2022年的裝機才5個GW,從每年裝機5GW到每年裝機30GW,這是5倍的增長。

              海風可能是新能源里成長空間最大的,不只是國內,海外同樣有巨大的空間。海風和光伏不一樣,光伏已經是中國供應鏈供應全球,海風最早是海外供應鏈最強,我們是后進入者,但現在能看到一些公司已經開始不斷地拿到海外的風機、塔筒、海纜的訂單,所以海風還有一個出海的大邏輯。歐洲國家和美國已經開始招標,拋出三個GW的海風項目招標規劃,未來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去國際市場上拿更高毛利、更大份額的訂單。

              所以海風的增長邏輯非常的通順,短期長期都值得看好,并且從估值來看,因為歷史上市場對風電行業是有偏見的,當然陸風確實競爭格局較差,所以市場給予的估值很低。未來隨著需求迅速放量,供給上大尺寸、大兆瓦數的零部件出現缺口,行業的盈利能力將邊際恢復。

              責任編輯:

              標簽: 的情況下 盈利能力 提前啟動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