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環球報道:高風險基金吸金 低風險基金凈贖回近萬億份

              來源:證券時報網 時間:2023-01-31 09:17:57

              基金持有人拋售了低風險基金,轉而加倉高風險權益基金。這一動向,可以從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報披露的份額申贖情況中一探究竟。

              總體來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基金總份額為23.07萬億份(不含聯接基金,下同),當季整體凈贖回9365.37億份。


              (資料圖片)

              另據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僅指數股票型基金、積極投資股票型基金和QDII基金在去年四季度獲得凈申購,具體值分別為715.86億份、98.32億份、336.07億份;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則遭大量凈贖回,具體值分別為6581.22億份、2478.32億份、1293.9億份;此外,FOF和商品型基金也分別被凈贖回148.82億份、12.18億份。

              大幅加倉指數型基金

              根據天相投顧數據統計,包括QDII基金在內,968只指數型基金在去年四季度獲得了持有人凈申購,而718只指數型基金則遭到持有人凈贖回。其中,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華夏恒生科技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和南方中證500ETF等40只指數型基金獲得持有人凈申購超10億份。

              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在去年四季度獲持有人凈申購208.89億份,是份額增長最多的非貨基金,規模已超過500億元。該基金跟蹤的標的指數為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成份股由科創板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50只證券組成,反映最具市場代表性的一批科創企業的整體表現。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在去年四季度則獲持有人凈申購64.48億份,該基金是目前市場上規模最大的股票指數型基金,也是全市場首只規模超800億元的權益ETF。

              去年四季度,大盤持續震蕩,而經過充分調整后,市場的內在風險得到釋放,疊加經濟復蘇預期不斷強化,安全邊際不斷提升,市場底部在波動中逐步夯實。嗅覺靈敏的“聰明資金”借道指數型基金不斷抄底,多只寬基指數ETF被大舉加倉,科創板50指數、恒生科技、滬深300、中證500等ETF的份額屢創歷史新高。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表示,與美國市場相較而言,我國ETF市場仍有較大發展潛力,未來仍處在較快發展階段。在2022年權益市場表現欠佳的情況下,ETF規模和數量仍取得明顯增長,股票型ETF在ETF市場中一枝獨秀,數量和規模與其他類型ETF的差距逐漸拉大。具體看,股票型ETF數量和規模分別為652只、10895億元,占全部ETF的比例分別為85%、68%,同比增速達到18.12%、12.76%。2022年底,ETF規模占公募基金比例已經處于歷史最高水平,超過6%,而截至2021年底,美國ETF規模已經突破7萬億美元,規模占比也超過20%。

              主動權益基金吸金

              去年全年A股表現不佳,投資者對主動權益基金的信心在四季度仍未好轉。整體來看,四季度主動權益基金中以凈贖回居多,獲得凈申購的基金數量僅占三分之一。其中,建信鑫瑞回報、招商盛洋3個月定開、中歐量化驅動、匯添富新睿精選A、交銀國企改革、易方達積極成長和招商核心競爭力A等14只主動權益基金在去年四季度獲得的凈申購均超10億份。

              去年四季度,建信鑫瑞回報從一只不足2千萬元的迷你基金迅速轉變成近40億元規模的中型基金。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在回顧四季度的基金管理工作中表示,組合在當季有較大比例的申購,不過在眾多不確定因素的擾動下,市場依舊缺乏賺錢效應,組合維持極低的權益倉位直至年末。

              總體上看,獲得資金大幅凈申購的基金以績優基金居多,去年凈值表現也排名靠前。比如沈楠的交銀國企改革、朱紅裕的招商核心競爭力A、董辰的華泰柏瑞多策略A、韓文強的景順長城中國回報、周海棟的華商甄選回報A和華商優勢行業等,在2022年均實現正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獲得資金大額凈申購的基金中,主要資金來源是機構,這些基金多在基金四季報中披露了存在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超過20%的情況。實際上,去年四季度萬民遠的融通健康產業C、周海棟的華商新趨勢優選份額大幅增加,同時也成為了FOF大幅加倉的對象。

              低風險基金被拋售

              嗅覺靈敏的“聰明資金”借道指數型基金不斷抄底,績優主動權益基金吸引資金不斷涌入。風險偏好高的資金在不斷尋找獵物,而風險偏好低的資金卻沒能保持太多耐心,在去年四季度大幅拋售了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分別被凈贖回6581.22億份、2478.32億份,贖回比例分別達到8.96%、2.39%。

              具體看,超半數債券型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出現不同程度的凈贖回。其中,86只債券型基金被凈贖回超20億份,以純債型基金居多,有3只基金甚至被凈贖回超100億份。

              債券市場在去年最后2個月出現下跌,第一個階段是政策放松帶來的預期沖擊,第二階段則是債市下跌帶來的贖回壓力,從而導致機構被動拋售債券,加劇贖回。究其背后原因,就是信用債因為交易結構導致非理性拋售,進而造成了超調。

              就以債券為底層資產的債券型基金來說,債市下跌給其凈值造成了極大沖擊,不少產品的凈值出現虧損,單位凈值回到7月底之時,對以追求“穩健收益”為目標的投資群體帶來了極大困擾,債基持有人也紛紛“用腳投票”,拋售債券型基金。

              統計數據顯示,債券基金表現不佳,FOF基金經理也在去年四季度選擇了拋售。去年四季度,債券型基金遭受了歷史上較為罕見的一次拋售,有291只債券型基金的規模直接腰斬,占債券型基金的比例高達10%。

              此外,近年來貨幣型基金收益率逐步走低,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的貨基一度大量存在,疊加債市動蕩的沖擊,貨幣型基金在去年四季度也遭到了持有人的大量凈贖回。

              責任編輯:

              標簽: 債券型基金 貨幣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