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劉柯:5月“科技紅”依然值得期待 關注數字經濟的落地產業

              來源:金融投資報 時間:2023-04-29 12:15:45


              (相關資料圖)


              4月最后一周,A股科技股大跌,特別是科創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持續下挫,一度領漲的人工智能板塊也出現了大幅回調,除了極少數強勢股依舊被介入較深的資金“自彈自唱”,絕大部分概念股大幅回撤,有的甚至抹殺了今年的全部漲幅。

              與此同時,銀行股成為4月中下旬的熱門板塊,中信銀行在4月最后一周的周漲幅一度超過10%。是市場風格變了嗎?我們再看看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美國股市在4月底也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曾經風雨飄搖的銀行股再度受挫,第一共和銀行4月26日狂跌50%,整個地區銀行股跌到兩年半新低。但與此同時,科技股中的微軟、谷歌卻因為亮麗的財報股價大漲。

              A股的科技熱點往往會跟隨美股,比如今年的熱點人工智能AIGC,就是從大洋彼岸傳過來的。今年美國股市哪些板塊表現最好?依舊還是科技股!今年第一季度,納斯達克100指數達到去年8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一個季度上漲超過20%,突破了代表新一輪牛市的指標下線。納斯達克100指數最大的三只成分股,也是第一季度漲幅最大的三只股票,英偉達股價上漲了90%,創下自2001年以來的最大季度漲幅;Meta股價上漲了76%,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最大季度漲幅;特斯拉股價也上漲了69%。

              那么,在經歷了4月中下旬的“業績殺”之后,5月科技股還會是A股的主流熱點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回答的是,從產業發展角度看,數字經濟的發展是剛剛開始還是已經結束了?其次,數字經濟落地概念是漲得太多還是基本沒漲?

              第一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還比較模糊,數字經濟在我國宏觀經濟中的占比逐步增加,但還沒有達到規劃要求。 2022年,數字經濟整體增加值是46萬億左右,增速是16%左右,占GDP的比重是40%左右。而根據去年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增加值要占GDP的10%,整體增加值要占GDP的50%,按2025年整個GDP的匡算值,其增加額要超過80萬億元,未來幾年的增速要超過20%。也就是說,目前數字經濟的發展呈現一種加速上揚的狀態。

              而從各地的產業規劃看,數字經濟也被提到相當重要的位置,特別是一些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更是將數字經濟當作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上海以“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為目標,其最新印發的《關于新時期強化投資促進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政策措施》指出,在數字經濟產業布局上,加快引進具有高能級的數字產業集群項目,引進和培育100家以上數字經濟領軍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今年一季度,北京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134.7億元,增速達12.0%,占GDP的比重為21.5%,增速和占比均居各行業之首。深圳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球數字先鋒城市,城市大數據中心、政務云、政務網絡全面提質擴容,屆時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超30個,城市大數據中心折合標準機架超2.6萬個,時空信息平臺應用數量超200個,重要建筑、市政基礎設施、水務工程項目BIM模型導入率達100%。經濟發達的長三角也在發力,浙江省明確提出,“到2027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1.6萬億元”,2023年浙江將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培育超百億元數字企業40家,新增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50家,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

              產業景氣度如此之高,就很好回答第二個問題了。目前,市場炒作的僅僅是算力基礎,今年前4個月,有很多數字經濟大牛股特別是AIGC、算力個股漲幅驚人,但這僅僅是少部分個股。如果沒有落地的應用,如何消納這么多的基礎算力?因此,從5月開始,數字經濟的炒作很可能“高切低”,二級市場可能會在5月長假以后清醒一下,看看虛高的算力牛股究竟值不值得“舉杠鈴”,比如年收入9億元虧損11億元的寒武紀,其GPU芯片產業化程度究竟如何,技術水平究竟如何,能不能支撐1000億元以上的市值?想明白這些問題后,資金就會去尋找真正潛力品種,比如未來幾年營收增長可能超過40%的信科移動,是A股6G技術規標準制定和自主可控衛星通信載荷的唯一央企,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此外,還應關注數字經濟的落地產業。我們從AIGC產業化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最終勝出的不是OpenAI,而是將AIGC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微軟,其市值已經長期穩居全球第二,隨時可能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一。就是因為微軟從云計算開始到人工智能,不斷用先進技術根植在實用科技之上,最終實現真正的產業化。那么,數字經濟的最廣泛落地產業有哪些?目前數字經濟應用最大的就是金融,就是產業智能化,就是數字政府建設,這其中能對應到資本市場的就是數字貨幣、物聯網和5G應用、智慧政務智慧城市中臺,這三個方向是未來數字經濟的最好落地應用,也勢必誕生巨大的市場潛力。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