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今日看點:南向資金抄底港股:境內私募“越跌越買” 多只港股ETF份額創新高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23-05-12 09:08:09

              截至5月11日收盤,香港恒生指數報在19743.91點,較2月初創下的年內高點22623點回調約12.7%。


              【資料圖】

              然而,南向資金卻采取越跌越買的策略。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流入港股的南向資金規模達到1134.05億元人民幣。其中,自港股從年內高點回調以來,過去3個月南向資金凈流入額達到1165.95億元人民幣。

              一位境內主觀投資型私募基金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他們之所以通過港股通渠道持續抄底增持港股,主要原因是港股估值偏低。盡管歐美經濟衰退風險加大與歐美資本階段性離場令港股處于震蕩回調狀況,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與更多內地游客前往香港消費令香港本土藍籌股與紅籌股業績持續回升,港股遲早會迎來估值回升行情。

              中信證券發布最新報告指出,4月中下旬以來,對歐美經濟發展前景的擔憂再度拖累港股投資情緒。但在美聯儲加息周期大概率即將結束的情況下,預計流動性改善有望在今年5-6月給港股打開估值修復窗口。展望5月,港股基本面優勢依舊顯著,將推動南向資金持續流入,加之5月底是MSCI的季度調倉時點,外資有望重新回流港股。

              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不少境內私募基金還通過港股通渠道積極抄底港股科技股,原因是港股科技板塊在過去兩年經歷下跌行情后,其估值處于歷史底部區間。如今,政策放寬與業績回升,疊加AI等新技術興起,或令港股科技板塊估值重回上升軌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借道港股通加倉抄底港股,越來越多內地個人投資者還積極增持港股ETF。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華夏恒生科技ETF與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分別獲得約142.88億份、約59.26億份、逾50億份凈申購。

              內地個人投資者之所以熱衷借道港股ETF抄底港股,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港股估值偏低,存在較高的投資安全性與獲利空間;另一方面是因為ETF產品流動性較高,方便他們靈活投資。

              一位歐洲大型資管機構亞太區首席代表向記者直言,抄底港股的南向資金日益增多,正改變眾多歐美投資機構的港股投資策略。以往,他們更關注歐美同行的港股資金進出狀況,作為判斷港股漲跌的重要依據;如今,越來越多歐美投資機構更關心南向資金的投資方向,作為他們捕捉港股投資機會的一大關鍵指標。

              南向資金緣何越跌越買港股

              一位香港券商人士向記者透露,2月港股持續回調以來,南向資金并未見好就收,反而采取越跌越買的投資策略。尤其是過去一個月,僅有四個交易日南向資金出現凈流出,其余交易日都是凈流入。

              在他看來,南向資金之所以敢于積極抄底加倉港股,關鍵原因是港股估值相對偏低,形成較高的投資安全墊效應與補漲獲利空間,尤其是低估值港股科技股正受到越來越多南向資金(主要是境內公私募基金與資管機構)的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資金的持續抄底,很大程度上也對沖了歐美資本階段性離場所帶來的港股估值下跌沖擊。具體而言,3月以來美國地區銀行破產數量持續增加與瑞信破產重整,加之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日益加大,令不少歐美資本投資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從新興市場撤離部分資金。但是,南向資本的流入,某種程度上承接了歐美資本的拋盤,也令港股在過去3個月延續相對平穩的震蕩下跌走勢。

              前述境內主動投資型私募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將逾50%資金,通過港股通渠道抄底港股科技股與藍籌股,因為他們發現相關股票的股息率較A股同行業股票更高,且估值水平更低。

              “我們基金投資委員會一致認為,無論從PE估值,還是PB估值分析,港股不少優質上市公司估值均處于歷史平均值下方,且隨著內地經濟持續增長與更多內地游客前往香港消費,這些港股遲早會迎來估值修復補漲行情?!彼嬖V記者。

              但是,近期港股回調仍令他們的抄底行為遭遇產品凈值回調壓力,但他們很快采取了一些安撫投資者的措施,包括在產品凈值“收復失地”前,他們不收取管理費;以及動用部分自有資金認購相關私募產品份額,增強他們對港股的投資信心。

              一位境內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他們正通過港股通增持高股息的香港藍籌股,因為他們發現這些藍籌股的股息率明顯高于境內固收類產品預期收益率,若他們通過金融衍生品對沖港股波動風險,就能坐收更高的固定收益回報。

              “事實上,我們會保留部分風險敞口押注港股藍籌股價格回升,盡管近日部分海外投行提醒歐美經濟衰退風險與美股下跌風險或令港股在未來一段時間仍面臨較高的估值回調壓力,但我們堅信‘是金子遲早會發亮’的,港股業績回升終究會帶來其股價補漲。”他強調說。

              多只港股ETF份額創新高背后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境內私募基金借道港股通持續抄底港股,內地個人投資者還通過港股ETF加碼港股投資。

              數據顯示,本周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景順長城中證港股通科技ETF、華夏恒生中國企業ETF的最新份額分別為675.71億份、24.41億份、62.74億份、13.02億份,均創下歷史新高。

              記者獲悉,相比境內私募基金主要抄底港股科技股與藍籌股,內地個人投資者借道港股ETF采取無差別抄底策略——從科技股、醫療股、生物醫藥股、再到藍籌股與紅籌股,都被他們“一網打盡”。

              究其原因,內地個人投資者認為港股估值整體偏低,遍地都存在抄底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加倉港股ETF的內地個人投資者,不乏眾多動輒斥資數百萬元投資的職業股民。在他們看來,不少港股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與市凈率都跌至歷史低點,加之近期A股趨漲,令港股存在更大的補漲空間。因此他們愿將更多資金投向港股ETF押注港股觸底反彈。其中,港股科技股ETF成為這些內地職業股民的抄底“首選”

              匯豐晉信基金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當前港股互聯網板塊市銷率估值已包含收入增速下移、利潤率短期有不確定性與外部估值擾動的預期。但是,無論是盈利修復還是行業監管,今年實際情況均有望好于預期。與此同時,大部分港股互聯網公司具有較強的可選消費屬性,隨著經濟持續修復,高經營杠桿有助于釋放盈利彈性。這令港股互聯網板塊的行業基本面與估值均具有較高吸引力。

              在前述香港券商人士看來,內地個人投資者之所以熱衷借道不同投資主題港股ETF抄底港股,也出于資產靈活進出的考量。因為ETF的流動性更高且申購贖回更加方便,不排除當港股回升創造較高回報后,部分內地個人投資者迅速贖回港股ETF獲利離場。

              記者多方了解到,不少內地個人投資者計劃長期持有港股ETF,因為他們認為港股估值在全球范疇內相對偏低,在不確定性迭起的全球金融市場里反而具備更高的投資安全性與穩健獲利空間。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