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中金:CPI低點或現 但復蘇仍需呵護 世界即時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時間:2023-05-12 09:05:25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金公司研報表示,4月CPI同比從0.7%下滑到0.1%,PPI同比從-2.5%回落至-3.6%,低于市場預期均值。從三個維度看,基數拖累仍占大頭,但新增因素亦有影響;從輸入性與內生性看,國際定價和國內定價的大宗價格均走弱;從成本與需求看,成本回落有貢獻,但場景修復的消費價格表現好于購買力驅動的消費價格。往前看,CPI同比年底低點或已過,但仍需財政貨幣發力“恢復和擴大需求”。

              全文如下

              中金:CPI低點或現,但復蘇仍需呵護

              從基數效應和新增因素看,基數拖累仍占大頭,但新增因素開始拖累。CPI和PPI同比回落的0.6和1.1個百分點中,翹尾因素拖累了0.4和0.6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俄烏沖突和華東疫情推升大宗和食品價格,去年4月PPI環比達0.6%,CPI食品和工業消費品價格環比亦大超歷史季節性。但新增因素亦拖累了CPI和PPI同比0.2和0.5個百分點,或表明復蘇基礎仍待進一步穩固。

              從輸入性與內生性因素看,二者對PPI環比均有貢獻。受美歐銀行危機影響,國際定價的油氣價格走低,帶動石油化工和燃氣生產相關的PPI分項環比走弱,貢獻了PPI環比 0.5ppt的跌幅中的0.2ppt。但黑色、有色、煤炭、電力、非金屬礦物制品相關PPI環比亦下跌,或反映疫后趕工告一段落,3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從1-2月的5.5%放緩至4.8%,4月出口同比從3月的15%放緩至8%,近期高頻數據顯示,鋼材和瀝青表觀消費量、水泥出貨量均有所放緩。

              從成本驅動與需求拉動看,成本有拖累,但需求更分化。CPI工業消費品同比回落、環比低于十年均值,部分受成本端PPI下滑影響,但食品和服務CPI環比高于歷史同期均值,反映內生需求仍在復蘇。但值得注意的是,與場景修復的消費價格復蘇更好,如交通工具租賃費、飛機票、賓館住宿和旅游價格環比漲幅在4.6%-8.1%,但與購買力相關的價格復蘇略弱,如衣著、生活用品、家電、汽車、通信工具、酒類環比漲幅均低于歷史同期均值。這與五一假期消費數據表現類似,與場景修復相關的消費,如酒店預定量、鐵路和民航出行人次、旅游人次都已經恢復到比2019年同期更高的水平,但與購買力相關的消費,如免稅購物額、旅游客單價、餐飲消費額、貨運物流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往前看,CPI同比或現年內低點,未來兩月基數效應將有所提振,PPI同比降幅在去年俄烏沖突影響下未來兩月或仍將擴大,但下半年有望改善。如我們在3月物價點評《我們看到的是回暖,而非通縮》中所講,從“一個跟隨,兩個特征”(伴隨著經濟衰退,以及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和貨幣供應量的持續下降)來看,目前制造業與服務業PMI顯示經濟處在復蘇階段,物價下行既不持續也不全面,M2同比和超額M2仍在高位,我們并非步入通縮。

              但復蘇節奏與幅度仍需政策呵護。疫后第一階段場景修復的復蘇或已較為充分,后續購買力驅動的內生需求即將接力。由于從存量看,放開前我國居民收入仍低于趨勢,超額儲蓄積累低于發達經濟體水平,從增量看,結構轉型期,作為新驅動力的新經濟(綠色、科創)乘數低于老經濟(地產、基建),內生需求的復蘇或仍需政策呵護。利率或仍有下行空間,同時財政政策也很重要,除了支持投資(基建與新興制造),穩消費保民生方面或仍需加力,解決結構性就業問題的政策亦將加大力度落實。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