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全球熱消息:重新認識趙元任——《趙元任日記》出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時間:2023-08-30 16:22:15

              【讀書者說】

              作者:石鋒(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國際中國語言學會會長)

              在紀念趙元任130周年誕辰之際,商務印書館邀請語言學界、文學界、歷史學界的學者,召開了《趙元任日記》出版座談會。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沈家煊在會上致辭號召:“大家來讀趙元任。”與會學者從不同學科的視角,多方面全方位地關注趙先生對中國和世界學術史的貢獻,使趙元任先生學術巨匠的形象更為清晰、更為立體、更為生動。

              著名語言學家王士元稱趙元任為“二十世紀中國文藝復興人”。趙先生的親炙弟子、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吳宗濟講道:“他的一些論點多有超越時代的創見,因而一時不易被人理解。但經歷時代的考驗和科學的證明,都發現他是正確而先知先覺的。”趙元任是怎樣做到這一切的呢?

              近年來商務印書館繼《趙元任年譜》《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集》之后,陸續出版《趙元任全集》(預定20卷),去年出版《趙元任影記之學術篇:好玩兒的大師》,今年初又出版“趙元任檔案”的第一部分《趙元任日記》(46冊)。另外,趙元任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中譯版《連續性:方法論的研究》也將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近期出版。這些都為我們重新認識趙元任提供了條件。研讀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探究大師學術研究的軌跡,啟發未來學術發展的思路,使世人能夠飽覽一代學術大師的風采。

              重新認識趙元任——《趙元任日記》出版

              趙元任(1892年~1982年)。選自《趙元任日記》

              趙元任為什么選擇語言學?

              趙元任自小就飽覽群書,博學多才。1910年赴美留學,在康奈爾大學主修數學,后又進哲學系讀研究生。1916年他24歲的時候,在日記里寫道:“我想我大概是生來的語言學家、數學家和音樂家……我索性做個語言學家比任何其他都好。”他最早的一篇關于中國語言的專論《中國的語言問題》(1916年)發表在《中國留美學生月報》,提出了中國語言學要用科學方法研究,走科學化道路。趙元任為什么會選擇語言學作為一生的事業呢?

              首先是趙元任對于語言具有濃厚的興趣。從小跟家人學會說多種漢語方言,后來又陸續學會30多種漢語方言和英、德、法、西班牙、拉丁等多門外語,如果對語言沒有極大的興趣,是不可能做到的。趙元任在他的博士論文中寫道:“一個通曉多種語言的人就是習得了許多種平衡中心,他可以保持這些平衡中心的穩定又能把它們區分開來。”這是他自己的親身體驗。趙元任就是這樣一位通曉多種語言的人。在學習語言的自身實踐中研究,用自己做實驗對象,自然是遠遠高于用別人做實驗對象的研究。

              其次是趙元任幽默風趣,覺得語言“好玩兒”,尤其喜歡雙關語,做文字詞語游戲。他想出“施氏食獅史”“季姬擊雞記”“憶漪姨醫疫”三個準同音異形字編成的故事,廣為流傳。在他博士論文的開頭講一只青蛙跳到水里,就有“naturemakesaleap”(自然做了一次跳躍)。這是源自格言naturedoesnotmakeleaps(大自然不會跳躍),萊布尼茨、達爾文都把它作為自然哲學的一個重要原則。趙元任在這里反其意而用之,是一種幽默的文字游戲。他還結合自己的中文教學,創造一個新詞:SayableChinese(可說的中文)。在他的各種論著中,不時出現有趣而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文字游戲。這種“好玩兒”的語言,無疑迎合了他的口味。

              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趙元任生性酷愛自由,不想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孤立的領域里,而他心目中的語言學是一種大語言學,正為他提供了這樣的廣闊天地。

              德國物理學家、量子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普朗克說:“科學是內在的統一體,它被分解為單獨的部門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質,而是由于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實際上存在著物理到化學,通過生物學、人類學到社會科學的連續鏈條,這是任何一處都不能被打斷的鏈條。”那么語言學在哪里?

              語言學從來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學科。英國著名語言學家杰弗里·利奇講:語言學天生是跨學科的……語言天然地分布在多個學科的邊界處。語言覆蓋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因此趙元任在語言學研究中如魚得水,暢游一生,成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

              趙元任為什么沒有語言學導師?

              學術界常常要涉及學者的傳承譜系。趙元任在數學、哲學、音樂、語言學等領域做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那我們就來看一看趙元任的學術傳承和譜系。趙元任在康奈爾大學本科學的是數學,研究生是學哲學,轉到哈佛大學讀博士還是在哲學系。

              在哲學方面,在哈佛大學指導趙元任博士論文的導師謝費爾是一位美國邏輯學家,曾經是康德的多代傳人。他也曾在康奈爾大學任訪問講師,趙元任當年認為“謝費爾的講課是我聽過的最好的講演”“完全是個享受”。他在博士論文《連續性:方法論的研究》中寫道:“謝費爾博士幫助我完成了本文的總體規劃,并建立了清晰和準確的高標準。”他的博士論文開創性地系統闡述了連續性方法論。這是非常超前的現代科學思維方式,是各種科學研究的普適性方法論,至今仍居于世界學術前沿。

              在數學方面,趙元任在博士論文中,為論證連續性思維方法論的科學可靠性,原創“連續數學歸納法”并做出完整的數學證明。1919年他的數學論文在美國數學學會報告并在會刊發表。此后近百年中,國際上先后有十余位數學家又陸續發表過“連續數學歸納法”的證明,其中有少數論文引用了趙元任的首創文章。趙元任的弟子王力晚年曾經感慨:“我一輩子吃虧就吃虧在我不懂數理化。”說明數理化知識對于語言學的重要意義。

              在音樂方面,趙元任一生酷愛音樂,是中國出版個人創作藝術歌曲集的第一人。有100多首音樂作品,其中包括創作各類歌曲83首,編配合唱歌曲24首,民歌19首,器樂小品6首。中國現代音樂的宗師蕭友梅稱趙元任為“中國的舒伯特”“替我國音樂界開一個新紀元。”著名音樂家賀綠汀評價趙元任:他的貢獻遠遠超過許多時尚的作曲家和理論家。

              趙元任曾在康奈爾大學和哈佛大學讀書期間選修過一些語言學課程。于1916年發表“中國語言的問題”,提出對語言做科學研究和建設性改革。后來他到歐洲訪學,在巴黎大學注冊上課。聽了知名學者的課,如法國語言學家梅耶、房德里耶斯、漢學家保羅·伯希和、馬伯樂。此外還拜訪了英國著名語言學家斯克里普丘、斯蒂芬·瓊斯、丹尼爾·瓊斯;拜訪德國著名語言學家海因尼茲,瑞典漢學家高本漢等當時許多著名的語言學家。還見到國際語音協會創建人保羅·帕西,被吸收為會員。趙元任還曾任美國語言學會的會長(1945年),跟美國的語言學家如布龍菲爾德、雅可布森、馬丁·裘斯等,有著很好的交往。

              由此可見,趙元任的學術素養深厚而寬廣,在哲學、數學、音樂領域的成就都堪稱一流水平。這為他的語言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占據了全方位優勢。同時他又博采列國各家之長,不拘一格,包容并蓄,具有完備的百科知識根基,掌握現代科學思維方式。有哪一位語言學者能夠指導這樣的趙先生呢?

              重新認識趙元任——《趙元任日記》出版

              趙元任檔案原貌。選自《趙元任日記》

              趙元任的學術貢獻有多么超前?

              著名語言學家沈家煊講道:“趙元任的學識、貢獻和境界遠遠超越結構主義語言學,還超越語言學,有許多創見超越時代,先知先覺,經歷時間的考驗和科學的證明。”我們在學習趙元任過程中都深深感到,他的學術觀念和很多創見領先學界,非常超前。下面僅僅以趙元任1918年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連續性:方法論的研究》為例,來加以說明。

              趙元任的博士論文開創性地全面系統論述連續性這一現代科學思維方法,既是他全部學術生涯的奠基之作,又是他超前學界的杰出代表作。連續性思維方式是現代科學方法論,也是現代科學的研究理念。在趙元任博士論文發表30年以后,英國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后期提出的“家族相似性”,與連續性思維相聯系。這證明了趙元任在連續性思維方法論方面比維特根斯坦還要超前。

              趙先生的連續性思維(1918年)跟后起的原型范疇理論觀念是一致的,超前60年。傳統的經典范疇理論認為,范疇是離散的,有著明確的邊界;一個成分只有符合這個范疇的特征才能屬于這個范疇;所有范疇成員的地位相等。而后起的原型范疇理論(1978年)卻反其道而行之。原型范疇理論認為:范疇具有內部和外部的連續性,范疇邊界模糊;所有范疇成員具有家族相似性;范疇成員有中心和外圍之分,中心成員具有更多的共同特征;把最常見的狀態或最中心的成員定義為范疇的原型。

              趙先生的連續性思維(1918年)強調中間態的重要性,比近期量子邏輯的含中律超前90年。經典物理學認為粒子不是波,波也不是粒子。因此經典邏輯主張二分法的排中原則:不存在既是A又是非A的第三方。然而在量子層面上,粒子同時可以是波。于是量子邏輯提出三分法的“含中原則”:存在一個同時既是A也是非A的T值,可以具有A,非A,T三個真值(Nicolescu2002,2008)。

              趙元任為論證連續性思維方法論的科學可靠性,原創“連續數學歸納法”,做出了嚴謹的證明。1919年他在美國數學學會上報告并發表,在日記里寫道:“沒有引起人們的興趣。”此后近百年中,先后有十余位數學家發表過“連續數學歸納法”的證明,但是只有少數學者標明了趙元任的首創之功。這在科學史上是有過先例的。當年奧地利的孟德爾發表《植物雜交試驗》塵封34年,世人在1900年才重新發現孟德爾遺傳學定律。原因就是:太超前了。

              重新認識趙元任——《趙元任日記》出版

              《趙元任日記》(全46冊)周欣平林海青林富美主編商務印書館。選自《趙元任日記》

              趙元任的語言學天分從哪里來?

              趙元任博學多才,確實具有音樂的天分,過人的聽覺,聰敏的頭腦,大家都說他是語言學的曠世奇才。發明家愛迪生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趙元任也正是這樣,不僅有百分之一的靈感,更是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才鑄就了他的精彩傳奇。

              趙元任興趣非常廣泛,充滿探索精神,這使他能夠具有完備的知識體系。他除了酷愛音樂,還喜歡攝影,留下上萬張珍貴的攝影作品。他翻譯《愛麗絲漫游仙境》等童話作品,還曾改編話劇上臺演出,在運動會上獲得一英里競走比賽冠軍。他對天文有特殊的興趣,自小喜歡仰望星空,觀察月食,看哈雷彗星。老年在歐洲訪問期間,為觀看日全食穿越三個國家,由丹麥渡海到瑞典,開車到挪威,才找到觀察日食的合適地點。

              天才出于勤奮。趙元任西服口袋總插著幾支不同顏色的筆,帶著小卡片,逢事必記,隨時記下各種資料和想法。他的《中國話的文法》500多頁,有非常豐富的語言實例,那是數十年勤奮積累的成果。他善于抓住時機學習,在火車上遇到湖南人就學習湖南話,在宿舍里見到山西同學就學山西話。所以他才學會了33種語言和方言。女兒把外孫女送來照料,他就記錄外孫女的兒童語言習得特征,寫出文章收進他的《社會語言學面面觀》論文集。

              另外,趙元任精心地注意細節,而細節往往決定成敗。他喜歡一邊散步一邊思考。從14歲開始寫日記,直到90歲去世前一個月,沒有間斷。他記錄做各種事情的時間,例如他寫《中西星名考》(1917年)用了130個小時;寫《語言和符號系統》這本書用了1200多個小時。實踐證明,這種做事計時的習慣,對于充分利用時間極為有效。

              最重要的是,趙元任始終在關注最前沿的科學理念和創新成果。他是中國最早的科學團體“中國科學社”的發起人之一,也是《科學》會刊早期最主要的撰稿人之一。他喜歡參觀世界博覽會,例如1962年和1964年就各參觀過兩次??刂普摰膭撌既司S納把尚未發表的《控制論》書稿送給趙元任。他非常重視,連續幾個晚上把書讀完,并做了詳細筆記。他還參加促成控制論的著名的梅西會議。這是交叉學科的系列會議,孕育了認知科學的誕生與發展。這樣先進的科學理念,加上先進的研究方法,當然會產生出先進的學術創見。

              趙元任的學術成就超越民族、超越國界,超越不同文化,是現代學術史上真正的大師,是溝通中西方學術的樞紐和橋梁,影響深遠。他不僅是中國現代語言學和中國現代音樂的先驅,同時他又是學術史上“謎”一般的人物,值得各界學者進一步研究、解謎,深刻理解這位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在現代語言和現代音樂方面都作出重要貢獻的世界級學者的意義。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4日16版)

              責任編輯:

              標簽: 語言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