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減糖不減甜”的飲料 或身體帶來未知的負擔

              來源:北京晚報 時間:2020-08-12 16:45:54

              時下飲料市場流行起一波清爽的“0糖”汽水風,標有“0糖0卡0脂”的飲料成了年輕消費者,以及“胖子”和糖尿病人群的新寵。那么,標著“0糖”的飲料就可以敞開肚皮隨便喝嗎?

              對此,醫生及食品營養專家提示,“0糖”并非真的無糖,“減糖不減甜”的飲料,將給身體帶來未知的負擔。

              走訪

              飲料市場上的新寵——“0糖”

              走進家樂福雙井店,數十個兩米高的貨架上擺滿了各色飲料。其中一些貼著“網紅推薦”標簽的“0糖0卡0脂”特別顯眼。像一款特別時髦的飲料還三種口味九個一排占了八層貨架。即便擺了這么多,一位導購還得推著小車前來補貨。

              “今年不知是咋了,‘0糖’飲料賣得很快,盯著補貨都忙不過來。”導購說,經常發現一些顧客買飲料時,先看營養成分表,專門找“0糖”的飲料買,并且時常有顧客向她打聽“0糖”或低糖飲料的貨架位置。

              在華潤萬家blt超市東方銀座店,“0糖”飲料雖未被特殊標記,但在琳瑯滿目的貨架中仍能找出十幾種來,既有“0糖”蛋白飲,也有“0糖”氣泡水,還有“0糖”茶飲料。

              二十多歲的女孩林芳走到貨架前,找到一款“0糖”氣泡水后,興奮地用手指

              圈成一個“0”形后,笑瞇瞇地對身邊的閨蜜說:“看起來就感覺很健康。”

              林芳說,“以前,因酷愛喝飲料,汽水和奶茶都是我追劇、玩游戲的‘伴侶’。喝得時間久了,不僅胖了,臉上還瘋狂地長痘,所以我不得不開啟控糖生活。如今,雖然仍無法擺脫‘甜蜜誘惑’,但只能專挑標有‘0糖’的飲料。”

              “由90后、00后主導的新一代消費群體很關注健康,尤其是女性,對減肥非常執著,她們畏糖但又喜甜,所以研發出一款‘0糖0卡0脂’的飲品,是市場所需要的。”此前,元氣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顯然,抓住這一賣點的不止元氣森林,許多老牌飲企也紛紛涉足“0糖”,雀巢于今年6月剛剛上市“0糖0卡0脂”的優活氣泡水,而今年上半年,伊利不僅推出“0糖”乳礦飲料,還推出全新低糖產品伊然……“0糖”飲料在國內市場掀起一陣風潮。

              分析

              “0糖”的甜味到底含有什么?

              不可否認,甜食確實會使人體分泌出令人快樂的多巴胺,這也是人們難以抗拒“甜味”的原因之一??勺専嶂杂诳靥堑南M者疑惑的是:“0糖”飲料里,這特別的“甜味”到底是什么?

              在一些“0糖”飲料營養成分表上可以找到答案:零度可樂的配料中寫著“阿斯巴甜”,元氣森林氣泡水的成分中包含“三氯蔗糖”,蜜谷“0糖”輕奶茶里則添加了“赤蘚糖醇”……

              “這些都是‘代糖’,一些低熱量或者0熱量的甜味劑,它雖然提供了甜味兒,但并不會引起人體血糖變化,是可以安全食用的食品添加劑。”中國注冊營養師李園園說。

              阿斯巴甜是一種人造代糖,甜度大約是蔗糖的200倍。相比之下,赤蘚糖醇更天然,它是在淀粉的基礎上通過微生物發酵而來的,安全性高,熱量低,甜度只有蔗糖的60%。

              口感上最甜的應屬三氯蔗糖了,它的甜度大約是蔗糖的600倍,甜味近似于蔗糖,沒有苦味兒。

              安全

              使用“0糖”添加劑不能過量

              李園園介紹說,赤蘚糖醇作為“0糖”飲料添加劑最先于上世紀80年代在日本使用,廣受消費者喜愛。研究表明,赤蘚糖醇可抗氧化,對飲料中的維生素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記者查詢發現,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曾在2016年發布《食品安全風險解析:關于“甜味劑”的科學解讀》一文中提到:甜味劑作為一種重要的食品添加劑,已在包括歐盟及中國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使用,有的品種使用歷史長達100多年。

              我國現行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規定,甜味劑是可以用于面包、糕點、餅干、飲料、調味品等食品中的,它們是紐甜、甘草酸銨、甘草酸一鉀及三鉀、D-甘露糖醇、甜蜜素、麥芽糖醇和麥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

              “國際上對食品添加劑安全性評價的最高權威機構——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對每一種甜味劑都提出了每日允許攝入量(ADI),所以從理論上講,只要不超劑量,都是安全的。”李園園進一步解釋道。

              錯覺

              “0糖”不等于減肥和降糖

              “用甜味劑代替蔗糖,有利于控制能量攝入,一定程度上能控制體重。”說起代糖與減肥的關系,李園園如是說。不過,加了甜味劑的飲料是“減糖不減甜”。可是,敞開了肚皮喝這類飲料也無益于減肥,因為造成口味上依賴的同時,會讓身體產生錯覺,如此,飲用時間長了,依然會增加體重。

              “長期飲用‘0糖’飲料,反而會增加對甜口的喜愛和渴望。不少研究發現,這類‘光有甜味卻沒有熱量輸入’的‘0糖’飲料,會讓人的大腦很困惑,在這種錯誤信號誘導下,反而增加飲用者的食欲,進行補償性能量攝入,以獲得進食后的滿足感,這更容易使人發胖。”李園園還補充道,許多“0糖”含有碳酸、磷酸,這類飲料對牙齒也有一定的傷害。

              那么糖尿病人群能否安心長期食用“0糖”飲料呢?中國醫學基金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執禮教授

              表示:“要謹慎!”

              “目前主流的研究表明,甜菊糖、三氯蔗糖、安賽蜜等甜味劑不像葡萄糖那樣參與糖代謝,因此不會增加糖代謝負擔,對于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來說,甜味劑也算是重要的‘解饞品’,它對血糖的影響幾乎為零,可以滿足他們對甜味的渴望。”

              不過要小心的是,有些甜味劑確實存在副作用。像阿斯巴甜含有苯丙氨酸,不適合本身不能代謝苯丙氨酸的苯丙酮尿癥病人。另外還有些糖醇類物質,攝入含量較高時,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拉肚子。

              中國醫學基金會糖尿病基金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執禮教授認為,“糖尿病人選擇飲料不能光看是否‘0糖’,而要查看營養成份表,關注碳水化合物和熱量值。高碳水化合物一樣能大幅提高患者體內的血糖濃度,而熱量值高也會使因肥胖導致糖尿病患者升高血糖、增加體重,從而加重胰島細胞的負擔,導致糖尿病病情惡化。”

              建議

              科普知識才能促進健康飲用

              2019年7月,國家衛健委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目前中國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為蔗糖即“白糖”“紅糖”等)攝入量約30克,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不超過25克。

              各大品牌推出的“0糖”、低糖飲料,也符合健康中國行動目標“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中的“減糖”。而“三減三健”早在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6月印發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中提出。該行動方案強調:“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

              “‘0糖0脂0卡’這3個‘0’已經成為消費端的剛需,因此產業端不斷地滿足和討好90后、00后等新生代消費群體。”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稱,低糖化、無糖化以及功能化,是未來飲料行業的三大發展趨勢,產業端如何高度匹配和滿足消費端的核心需求和訴求,是所有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但是,什么樣的消費人群,如何選購飲料,如何理解飲料營養成分表……這都需要科普相關的知識!”朱丹蓬表示,目前消費端有健康意識,但沒有健康知識,對“0糖”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晰,比如不同的“代糖”對身體的影響存在個體差異,“0糖”飲料中的其他成分與健康的關系還要理解地更細更透。

              朱丹蓬認為,從長遠來看,“代糖”替代蔗糖確實是一個趨勢。這個過程中,消費端需要科普外,產業端也需要規范,政策端也要出臺規范細則,才能促進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記者 曲經緯)

              責任編輯:

              標簽: “0糖”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