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部門聯手聯網聯懲力度 讓“老賴”無處藏身
日前,廣州互聯網法院使出對付老賴的撒手锏——“E鏈云鏡”智能執行分析系統,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深挖被執行人的網絡活動軌跡及財產線索,對其綜合履行能力來個大數據評估“畫像”,讓那些有能力卻拒不履行的老賴無所遁形。
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由衷一喜:“E鏈云鏡”的核心在于善用大數據,關鍵在“聯”。部門聯手聯網聯懲,讓“老賴”的財產不在透明,這些“老賴”將無處藏身、無法立足!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這句話是張居正上疏明神宗實行考成法時提到的。意思是國家的事,制定法律規章政策并不難,難的是有法必遵。《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強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切實解決執行難,制定強制執行法,規范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加快建立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威懾和懲戒法律制度。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
近年來,我國法院執行中不同程度存在“被執行人難找、被執行財產難查、協助執行人難求、應執行財產難動”等執行難現象,“法律白條”既損害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又損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并影響了社會秩序的安定。雖然各級法院集中精力、采取措施解決了不少久執未結的積案。但現實中申請執行人叫“難”之聲仍不絕于耳,“拍賣判決書”事件也屢見不鮮。導致法院“執行難”原因有多方面,既有專門執行立法的滯后、法治傳統的欠缺、社會誠信的缺失等原因,也有法院執行不力、執行監督機制不完善等因素。
如何解決法院“執行難”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針對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意識不強、誠信意識淡薄,必須在全社會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讓誠信守法成為每個社會成員應遵守的規矩;完善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盡快制定出臺《強制執行法》,對執行機構的性質、執行行為的性質、執行權的性質、執行管轄制度、執行措施體系、執行救濟制度、執行的監督制度、妨礙執行的法律責任等作出科學、合理、明確、具體、可操作性的規定,使執行工作有法可依。
加大法院執行工作力度,樹立司法權威。法院應窮盡法定的執行措施,使拒不執行的被執行人受到法律應有的約束,以及付出相應的代價。強化使用法律規定的征信系統記錄、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限制“老賴”出境出行等嚴厲執行措施,使出執行的“殺手锏”。
加大部門聯手聯網聯懲力度。2016年起,最高人民法院與國家工商總局聯合信用懲戒措施的深入推進和網絡查詢系統的上線運行,豐富了執行措施和手段,為“老賴”套上了“緊箍咒”,有力打擊了“老賴”躲避執行、規避執行行為,有助于克服“查人找物”難題,成為人民法院有效破解執行難問題的“助推器”。同時,要加大執行監督力度,人大機關、檢察機關在法院執行過程中要行使好法律的監督作用。(作者:王紅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