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小村也有快遞服務站 村民月收入增收千元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2021-01-13 09:07:10

              “蔡大哥,現在在家嗎?你有個快遞到了,挺大件的,我等會兒給你送過去。”陳智宏將腳邊的幾個快遞包裹摞成一摞,搬放到??吭陂T外的電動車上。

              正午時分,日頭正盛,幾名行人從陳智宏的快遞站前走過。一旁掛著“漳州出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招牌的店鋪里,十幾名工人在打包堆積成小山的紅蜜薯。裝袋、封盒、貼單……陳智宏的愛人朱小燕在其間,拿著一疊打好的快遞單忙里忙外:“最近幾天我們的紅蜜薯銷量很不錯,一天少說能有1000件。”

              “賣得這么好,怎么還送快遞?”

              “都是鄰里鄉親的,我送習慣了。”陳智宏戴上頭盔,笑得靦腆。

              陳智宏和朱小燕是福建省漳浦縣竹嶼村一對有名的“快遞夫妻”。他們的快遞服務站,覆蓋了包括竹嶼村在內的漳浦鹽場片區所有村落的收件、派件等業務,是個服務于方圓2公里、9000多人口的小“樞紐”。“別看這只是個快遞小站,村里小到日常生活、大到產業發展都離不開它。”朱小燕言語間充滿自豪。

              設小站

              陳智宏和朱小燕是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同學,畢業后雙雙進入漳浦縣一家食品廠工作。專業對口、工資穩定,在這個小縣城,算是份讓不少人艷羨的好工作。

              2013年,大女兒出生,為了照顧孩子,朱小燕動起了辭職的念頭。可辭職了,還想做點什么,最好“既能顧家,又能增收”。

              “不如你申請設個村站,就在家收收件、派派件,邊看孩子邊賺錢,還能方便村民取件。”熟人林大姐出了個主意。林大姐的小賣部就在食品廠對面,既售賣食品百貨,又存放顧客待取的快件。陳智宏夫妻倆常會到這里給親戚朋友寄東西。

              林大姐的建議讓朱小燕動了心。彼時,竹嶼村離縣城足有20多公里,村民取件要到鄰村,極不方便,快遞進村肯定是趨勢。“現在設村站,咱們算偏遠地區,屬于超區派送,總公司每件給補貼3塊錢!”小兩口一合計,決定由朱小燕辭職回到陳智宏的家鄉竹嶼村設站,站點就設在自家舊屋。陳智宏留在廠里上班,同時借助通勤的時間協助運送快遞進出。

              “就兩個字,興奮!”2013年10月,第一批快遞進村,整個村莊都沸騰了,快遞站引來不少村民圍觀。“送件人興奮,收件人也興奮,村里人跟著興奮!”朱小燕說,雖然只有三四個件,但意義卻非同一般——快遞進村為村民帶來了網購體驗,也為這個小鄉村注入了新活力。

              幾件、十幾件、幾十件……不到一個月時間,村民網購進村的快件數快速增長。小兩口還在家裝了個電腦,幫村民在網上下單網購。

              興奮勁兒過去了,現實問題又擺在了朱小燕面前:每天幾十件的快件量難以維持小站的長遠經營,得想辦法增加小站的快遞流量。

              進村件已基本穩定,只能從寄件量上下功夫。這時,鄰村老鄉主動找上門來,提出把他們在電商平臺上的六鰲紅蜜薯、紫菜等特色農產品訂單都交由陳智宏的快遞服務站寄出。

              “每天大概要寄出幾百件,最高峰時能到3000件!”看著小站紅紅火火,陳智宏也辭職回村,和妻子共同“戰斗”。為了方便快遞車輛進出,夫妻倆還在臨街新房里辟出兩間店面作為小站的新址。

              拓思路

              夫妻倆滿腔熱血投入小站,眼看小站已經慢慢步入正軌了??蓻]成想,這紅火的日子沒能持續多久,小站就再度遇到困境:一方面,鄉村快遞網絡日漸成熟,小站不再屬超區派送范圍,原來的補貼被取消了;另一方面,售賣六鰲紅蜜薯的商戶變多,競爭加大,合作方的訂單寄件量一路下滑。

              怎么辦?“競爭力不足,不就價格上沒優勢嗎?咱們自己就是做快遞的,可以好好用起這個‘資源’。”思來想去,夫妻倆決定自己做電商賣紅薯!

              打定主意,說干就干。夫妻倆分工明確,朱小燕負責打通銷售渠道,陳智宏負責保障貨源品質。

              注冊公司,入駐多個電商平臺,接受一件代發,接收微商代理,延長接單時間……朱小燕從多渠道入手,很快,自家賣的蜜薯銷量一路攀升至四位數。

              陳智宏這邊也毫不落后。明確品種,選定規格。開著自家小貨車,陳智宏直奔六鰲鎮的紅蜜薯地,見到在耕作的農戶就攀談起來。“一斤2.5元,按我要求的大小規格挖,挖好直接上門收。”陳智宏給的價格挺實在,農戶都自己找上門來要供貨,一個人收不過來,咋辦?“讓利合作社,由各合作社統一收購運送到快遞服務站。”這樣一來,節約了時間,還省下了多趟運輸的成本。

              夫妻倆的電商生意旺起來了,不僅帶動了農戶紅蜜薯的銷售,還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紅蜜薯的晾曬和打包,我們按小時計費,吸收村民參與。”一個月下來,參與打包的村民每人至少能增收千元。

              謀長遠

              “紅蜜薯銷量好,也直接帶動服務站快遞流量的上升,這可是雙份利啊。”

              “蜜薯件的快遞利潤都讓出去了,幾乎不掙錢,收益主要靠電商這塊。”陳智宏坦言,“在村里干快遞,流量少,利潤薄,也辛苦,一般都很難堅持下去。”近幾年間,鹽場片區也陸陸續續辦起過幾家新的快遞服務站,可都沒多久就關門了。

              “那就沒想過不干快遞了,只專注電商?”

              “想過,但離不開。電商也得靠快遞!”

              從不知道網上購物為何物,到如今每天吃的蔬菜都是網上購,快遞進村7年來,幾個小村的生活早已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如今,小站每天都有300余件進村件。進村件數多了,需要陳智宏上門派送的卻少了。“村民出門都會順道來我這一趟,把自己的件取了。”碰上一些大件,陳智宏會主動送上門,“村里最遠的也就四五公里的路程,電動車來回半小時就行。”

              “以前村里沒什么產業,現在養殖業、加工業都興了起來。”通了快遞,這幾年間,村里不少年輕人返鄉創業:因為有便捷的物流,養殖的鮮蝦、小魚能及時運出,鄰縣的枇杷也能及時送進來,加工成枇杷膏后又及時運出去……快遞小站雖小,可已同方圓幾個村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緊密聯系起來。

              “不能光想著自己發展,更要念著鄰里鄉親共同發展。”陳智宏話音剛落,朱小燕馬上總結:“小康小康,帶上老鄉。”說完,她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出來。

              最近,夫妻倆又盤算著涉足農產品加工和養殖業,豐富產品種類。前陣子,有客戶來到紅蜜薯地考察,做了一場直播,展示紅蜜薯收獲的全過程,讓訂單量大增。這也給了小兩口啟發:不久的將來,直播進村后,小站又將迎來一波新的流量……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14 676 113@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