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熱衷過年?盼的不單單是壓歲錢……
過年又稱春節,是中國人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已有數千年歷史。它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盡管有人說,如今年味變淡了,但我們依然熱衷于過年這一古老節日。
我們期盼過年,盼的是闔家團圓?;丶疫^年,是永恒的話題,也是不變的信念。隨著春節的臨近,人們開始忙著收拾行囊,帶著一顆溫暖的心,喜氣洋洋地踏上回家的道路。很多人之所以對過年充滿期待,是因為過年就意味著團圓。過年的意義是親情、是團圓、是全家人“在一起”的感覺。“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形象地展現了人們在辭舊迎新之際,與家人親友團聚的熱切愿望。當然,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過年的方式和選擇更加多樣化了,不一定都擁擠著回家過年了,尤其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人響應政府號召,選擇就地過年。但是,無論是回鄉陪伴親人,還是反向團聚,接家人來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抑或是通過網絡科技相逢在虛擬空間,變的是過年的形式和途徑,不變的是對闔家團圓的期盼。
我們期盼過年,盼的是家風傳承。過年不僅僅是物質飲食的豐富,更有精神文化的傳承。事實上,過年這個國人最看重的傳統節日,在周而復始地提醒著我們,雖然時代在變化,但長幼有序這一家風傳統的核心內涵不能變、不能丟。有專家指出,回家過年不僅僅是親友之間的禮物饋贈,更重要的是對祭祀之禮、交往之禮的堅守,以及拜年時那一句句樸素的祝福。這其中,飽含的是濃濃的愛意和感恩之情,強化的是家庭內部尊老愛幼的倫理關系,凸顯的是千百年來民間習俗“根”的力量,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和萬事興的古老智慧。
我們期盼過年,盼的是休假調整。有人說,如今的年味兒淡了,但人們依然鐘情于過年。這是為什么?是因為現實變化太快,一年到頭忙忙碌碌,渴望有個假期得以休息。我們中華民族十分重視以家庭為單位的團圓團聚,在一年收尾之時,在萬象更新之際,當人們重新回到熟悉的環境,與自己的家人至親相聚一起,“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這既是對過往一年收獲的總結,也是工作之余難得的身心放松。斗轉星移,一年又一年,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里,雖然過年的方式不斷發生著變化,但春節提供的這份穩穩不變的假期,給了無數在外打拼的人們一段有意義的休閑契機。
我們期盼過年,盼的是新年更好。周而復始,冬去春來。春節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忙碌的人們在體味親情溫暖的同時,也在整頓自己的心情,進而汲取面向未來、走向更加美好明天的信心和力量。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于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藏在春天的故事里。春節敲響的是鐘聲,走過的是歲月,盼望的是美好。無論過去一年過得怎么樣,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新的一年里,許多人總有些新的期待。期待新年新氣象,一年更比一年好,可以說這份心情一直未曾改變。因此,過年不僅賡續著辭舊迎新的傳統習俗,還承載了許許多多的美好祝愿,這就是今天我們在議論年味變淡了卻仍在期待過年的原因。
- 寒潮天氣將影響中東部 華北西部、黃淮東部等地區降溫幅度可達10度3°C以上
- 300個公共停車場實現ETC繳費 出口設置ETC專用車道和混用車道
- 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達345只 金絲猴數量超過5000只
- 寒潮天氣繼續影響華南等地 浙閩粵等地氣溫持續下降
- “上海2000坐標系”將于2021年元旦啟用 全面保障新老坐標系平穩過度
- “用上電”到“用好電”轉變! 西藏2020年社會用電量82.45億千瓦時
- 全長28.5公里的南昌地鐵3號線開通 建設者們的“數字”“密碼”
- 重慶10086設“長輩模式” 可一鍵人工服務暢享智能化生活
- 北京市5年內將增中小學學位16萬個 累計發放市場租房補貼近10億元
- “老頑童”的解憂鋪不買可以免費玩 數十公里外也“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