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藝術之美!蘭州女沙畫師“寸尺之間”揮沙成畫展現“大世界”
圖為朱曉玲揮沙作畫?!〈蘖铡z
在有燈光的“寸尺”沙畫臺上,蘭州“80后”女沙畫師朱曉玲巧用一雙巧手、一掬細沙認真雕刻著自己的家鄉,她嫻熟地將一個個已經完成的畫面,用手指輕點變換為另外一個畫面,集百年黃河鐵橋、百年牛肉拉面、百年水車等當地特有元素的光影圖像《蘭州歡迎您》如同電影一般呈現出來。朱曉玲講述,沙畫是瞬間藝術,一個破壞再重建的過程,因此沒有兩幅一樣的作品,比如:剛才創作這幅作品時,她靈感爆發設計用牛肉面面條纏繞于水車車輪之上,完成轉場,猶如從水車上流淌下來的水一般,銜接自然。
圖為朱曉玲的沙畫作品?!〈蘖?攝
朱曉玲自幼學習繪畫,從專業院校畢業后,選擇成為私企文員,過著做企劃、寫文案的簡單生活。2008年9月,當烏克蘭沙畫師西蒙諾娃用沙畫描繪二戰時一對戀人生離死別的故事視頻火遍網絡,被她看到后,重新燃起來她對于藝術的向往。于是,她果斷辭職,前往上海拜師學藝。
“沙子不同于畫筆,很難控制,比如:你想畫一個圓,出來的效果可能并不盡人意。”28日,朱曉玲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講述,當年她剛接觸沙畫時,為了控制沙子,用手將其攥得很緊,每每練習完,手指手掌都是僵的,疼痛難忍。在領會老師授課內容之余,朱曉玲刻苦練習,當時正趕上世博會在上海舉行,當地的住宿并不便宜,朱曉玲想既然學就要學出名堂。
學藝三個月后,朱曉玲已經熟練掌握了鋪沙、搓沙、揮沙等沙畫基本技法。她返回蘭州,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當時,沙畫還未興起,蘭州、上海兩地都買不到沙畫臺,朱曉玲就口述沙畫臺的樣子給匠人聽,最終在一家制作鋁合金門窗的店鋪,由她父親給師傅肢體比劃并監工,才有了自己的第一臺沙畫臺。
2009年,在朱曉玲朋友婚禮前夕,她用一幕幕沙畫場景錄制了朋友的戀愛故事。當時,因為沒有專業錄制設備,沙畫臺就放在床上,朋友則站在床上用手機完成了錄制,不想該視頻在婚禮現場播出時,引起了巨大反響,隨后她便接到了蘭州市內婚禮及商業演出邀請。
朱曉玲告訴記者,沙畫是一個瞬間藝術,破壞再重建的過程,沒有兩幅一樣的沙畫作品,能夠在“寸尺之間”展現“大世界”。多年的實踐中,朱曉玲完成了大量沙畫作品,題材涵蓋贊美家鄉、草根脫貧、行業故事等方方面面。她坦言,正是由于從事沙畫創作,她了解了不同群體的不同故事,城市的鄉村振興、醫院中的器官捐獻、好少年的凡人善舉都讓她動容,她學會了跟主人公溝通,用創新精神去展現沙畫內容,更掌握了拍攝、剪輯等附屬技能。
圖為朱曉玲設計將牛肉面纏繞在水車上進行畫面轉場。 崔琳 攝
如今,全國邀約紛至沓來,甚至不乏境外訂單,收入也越來越可觀,她完成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完美平衡。沙畫現已融入到朱曉玲的血液之中,不論是臺上的沙畫演出,還是臺下現場畫像和卡通形象設計,她都發揮得游刃有余,先后榮獲了粵港澳大灣區首屆優秀指導教師等眾多獎項。
談及未來,朱曉玲希望沙畫藝術能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讓更多的人從“寸尺之間”觀賞到“大世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