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68歲老人眼周按摩導致眼睛晶狀體脫位變青光眼,醫生提醒這個動作慎做
很多人都喜歡用按摩或者敲打眼周穴位的方式緩解眼睛疲勞,給眼睛“做保健”。但是,不當的按摩可能適得其反。近日,深圳市民何女士就因為給眼睛按摩,眼睛出現腫脹、疼痛的情況,緊急就醫后,發現按出“青光眼”。
按摩導致眼睛晶狀體脫位
今年68歲的何女士,近日清晨起床后,眼睛出現腫脹、疼痛的情況,用她自己的話形容,“感覺眼球脹到就要’蹦出來’了!”不僅如此,何女士還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
在家人的陪同下,何女士來到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就醫。急診醫生考慮她是“青光眼”,趕緊將她轉到眼科門診。在眼科門診,何阿姨眼睛痛到幾乎要暈倒,于是,何慶國副主任醫師趕緊讓眼科護士們用推床將她運送至眼科病房。
經過一系列的眼科檢查后,楊玉霞副主任醫師診斷何女士為“晶狀體脫位繼發性青光眼”,并立即對她進行了緊急的降眼壓治療。6小時后,何阿姨感覺癥狀緩解了很多。
不過,楊玉霞醫師所說的“晶狀體脫位繼發性青光眼”是個什么病呢?其實,這是青光眼的一種類型。
醫生介紹,每個人的眼球里都有一枚晶狀體。一般來說,正常的晶狀體由晶狀體懸韌帶懸掛于睫狀體上,由于先天、外傷或病變等原因使晶狀體懸韌帶部分或全部缺損或離斷,最終導致晶狀體離開正常生理位置(稱為晶狀體脫位,又叫晶狀體異位)。晶狀體的“脫軌”會引發一系列的嚴重問題,其中以繼發性青光眼最為常見、且嚴重。
可是,晶狀體脫位怎么引起青光眼呢?原來晶狀體脫位后,晶狀體、虹膜和玻璃體三者之間的相對位置發生了改變有關。當晶狀體脫位后會阻礙影響我們眼內房水的代謝流出,從而引起眼內壓增高,繼而導致青光眼的發生。
為什么何女士的晶狀體會脫位呢?帶著疑問,楊玉霞詢問何女士。“以前,眼睛是否受過外傷呢?”何女士立即否認了外傷史。何女士表示,近兩年來,她經常按摩和敲打眼睛周圍,覺得這是在給眼睛做保健。
醫生推斷,就是何女士敲打眼周的習慣才導致了晶狀體的部分脫位,引發了青光眼。晶狀體脫位的原因復雜,常見的病因可以分為外傷性、自發性和先天性。有些人群是晶體脫位的高發人群,比如馬凡綜合征、高度近視、過熟期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等。
如果是輕微的晶狀體異位,患者可能僅有近視增加或者散光增加,這種情況,可以嘗試佩戴眼鏡矯正視力。如果晶狀體脫離范圍比較大甚至全部脫位,會引起嚴重視力下降、葡萄膜炎、繼發性青光眼,則需要手術摘除晶狀體。何女士就屬于后者。
最終,醫生給何女士摘除了這個脫位的晶狀體,何女士的眼壓終于安全了,眼睛也不痛了。
世界青光眼日,醫生提醒注意眼睛健康
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深圳市人民醫院眼科在門診舉行大型義診活動。眼科主任羅小玲介紹,青光眼是導致失明的第二大因素,全年齡段發病率為2%,40歲以下發病率為1%,發病率高,且一旦發病,對視力的損害不可逆。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青光眼患者十分重要。
何女士得青光眼后出現惡心、嘔吐狀況,羅小玲介紹,青光眼急性發作時,可能出現嘔吐、頭痛、腹瀉等情況,有的人會去看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其實這個時候要考慮是不是青光眼引起的。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年齡都可能患上青光眼。不過這幾類人群風險更高,羅小玲介紹,遠視或者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有青光眼家族史;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有眼部外傷史的患者;40歲以上的人群。
醫生建議,眼睛護理方面,不要敲打眼睛,敲打會有震動,對以上高危人群來說可能會造成懸韌帶損傷。如果非要進行眼睛按摩的話,可以輕輕按一下眼眶,其實采用熱敷或者遠眺的方式來舒緩眼疲勞會比較好。對于高危人群來說,也不建議做眼球上下左右轉動來鍛煉,眼球上下左右轉動時,晶狀體和玻璃體會在眼內晃動,也容易造成損傷。
如何降低青光眼的發病風險?羅小玲介紹,注意用眼衛生,適度用眼。用眼時間不要太長,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長時間躺著看手機、看書;盡量避免在暗處閱讀和工作,晚上看電視、用手機時要開燈,盡量保證光線充足,不要長時間佩戴墨鏡。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少喝酒,規律作息,保證睡眠充足;飲食宜清淡均衡,注意防寒保暖,合理進行體育鍛煉。此外,要記住定期進行眼部檢查,尤其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應提高檢查的頻率。不要隨便按摩眼部,如果發現明顯不適,還是得趕緊到正規醫院求診,以免錯過診治良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