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致上海癌癥發病率持續上升 患病率達3%
腫瘤是影響上海民眾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發病前三位的癌癥依次是肺癌、大腸癌和甲狀腺癌。
上海市衛健委15日披露的數據顯示,上?,F有癌癥現患病人49萬人,患病率達3%。上海人口結構的老齡化是導致癌癥發病率、死亡率持續上升的首要原因。
早期預防和早期篩查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重要的兩大癌癥防控策略。該委方面介紹,近年來,上海積極研究和推廣癌癥篩查適宜技術,組織開展人群篩查,大力推進癌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改善患者生存狀況。
據統計,2013年至今,上海完成了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475萬人次,并追蹤到確診的癌前期病變患者1.85萬人,大腸癌患者3895人,其中早期比例達46%;而在項目啟動前,此間所有戶籍居民早期大腸癌病例比例僅11%。上海市衛健委方面透露,2021年,上海計劃再為30萬民眾提供免費的大腸癌篩查服務,提高大腸癌患者的診斷早期比例和生存率。
第三十三屆上海市腫瘤防治宣傳周15日開幕。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宮頸癌的發病和死亡數居中國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首位。2007-2020年,申城退休婦女和生活困難婦女婦科病、乳腺病篩查項目共篩查499萬人次,查出患乳腺癌和宮頸癌等婦科惡性腫瘤人數2962人。
癌癥負擔,不單只是個人負擔,更是家庭負擔、社會負擔。記者15日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某些癌癥呈現出的家族聚集性,被稱為“遺傳性腫瘤”。“遺傳性腫瘤”隱匿性強、發病年輕化,和家族基因有關,但卻“可防可治”。
記者了解到,上海市抗癌協會攜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當日發布了更新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重點關注遺傳性腫瘤,希望通過普及遺傳學腫瘤的知識,幫助民眾及早識別和發現遺傳性腫瘤,獲得早診早治機會。
事實上,自2018年開始,上海市抗癌協會每年組織下屬各專業委員會,發布《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集合了全球最新的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研究結果,結合中國人群實際情況,提出了常見惡性腫瘤的高危人群、篩查方法和預防方法,以指導專業機構和大眾預防癌癥的行動。
今年推出的2021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著重發布了遺傳性腫瘤,尤其是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癌、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綜合征的預防和篩查信息,并對2020年版的推薦中肺癌、大腸癌、肝癌、白血病等20種常見惡性腫瘤的高危對象、篩查和預防推薦進行了更新。
上海市抗癌協會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建議:通過知曉個人和家庭相關癌癥危險因素、警惕相關疾病、癥狀和危險信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家族具體情況,積極參加癌癥篩查、注重個體和家庭成員的定期體檢,來降低癌癥風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