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天好像快晴了 接下來應該怎么投?|環球熱聞

              來源:中國經濟網 時間:2023-09-12 10:53:24

              來源:諾安基金

              最近,隨著市場上各種積極信號不斷出現,市場的風險偏好也有所回暖,投資者們的信心逐漸恢復了一些,感覺市場似乎已經熬過了“最困難”的階段,我們是否快看到行情修復的曙光了呢?

              曙光還有多遠?

              1、就宏觀經濟來看:近期宏觀、地產政策頻頻落地,未來促進宏觀經濟修復的進一步政策依然可期。

              7月以來,經濟、金融數據邊際走弱,各項政策寬松措施紛紛在加速落地。繼8月中旬MLF、OMO降息后,地產方面統一下調首付款比例下限、降低存量房貸利率、“認房不認貸”等政策措施也陸續出臺。

              這些政策圍繞著近期內外資金增量最為關注的一些話題,比如“地產問題”及“內需困境”等,都陸續給出了各種“解決方案”。

              可見政府對于穩增長、推動宏觀經濟復蘇的決心是非常堅定的,相信未來圍繞宏觀、地產、消費等方面,政府或將繼續進行細致且有力的呵護,直至徹底改善經濟走弱和預期轉弱的趨勢。

              2、就資本市場來看:各項資本市場改革措施也在密集發力,逐步推動市場信心改善、風險偏好修復。

              8月27日晚,證監會連續發布《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證監會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證券交易所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支持適度融資需求》,要求收緊IPO和再融資、規范減持、降低兩融保證金比例。與此同時,財政部、稅務總局也發布公告,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

              這套政策 “組合拳”,不僅僅在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基礎上,帶動風險偏好修復;更意味著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進程在加快。這次的“四箭齊發”其實是對前期一攬子政策中部分安排的集中落地,也意味著資本市場改革的“工具箱”開啟,未來這個“工具箱”里可能還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措施。

              3、就宏觀經濟數據來看:PMI連續三個月邊際回升,經濟或許并沒有想象中的差。

              從8 月PMI數據來看,制造業 PMI 繼續回升至 49.7%。其中,PMI生產指數51.9%,為近5個月以來的高點。同時,新訂單回升0.7個百分點至50.2%,為4月份以來首次升至擴張區間,且內需分項好于外需分項。整體而言,制造業供需兩端均有邊際好轉、價格指標回升,指向經濟環比正在企穩中。

              圖片

              圖片發布日期:2023-09-03

              所以,從實體經濟總體來看,黎明的曙光可能離我們已經并不遙遠了。

              中報業績出現分化

              雖然宏觀上,我們對于曙光的到來相對有信心,但是距離中觀層面各大行業的完全復蘇,和微觀層面上,各上市公司盈利修復,可能還是存在著一定距離的。

              目前A股中報披露完畢,中信建投以23Q2單季度利潤同比增速進行了統計,將申萬二/三級行業按業績增速高低進行三大分檔歸類:

              第一梯隊(業績增速>30%):出行鏈、光/儲產業鏈、新能源乘用車/電池下游/汽車零部件、半導體設備、風電零部件、品牌化妝品/醫美耗材、中藥、火電、造船;

              第二梯隊(5%<業績<30%):餐飲鏈、白電、消費電子、運營商、通信設備、專用設備、航空裝備、地產竣工鏈、貴金屬、銀行、鐵路公路、電網設備;

              第三梯隊(業績<5%):游戲、半導體設計/制造/材料/封測、元件/光電子、軟件、傳統乘用車、電池化學品、綠電/風電整機、部分軍工;地產、基建、券商/保險、資源品、造紙、農化品、航運港口。

              從結構來看,具體來說幾大領域的盈利情況大致上存在著如下變化:

              上游周期:目前供需格局依舊不佳,收入增速繼續收縮,周期資本開支繼續上行,在建工程尚難確認向下的時點,后續固定資產形成增速仍可能上行。

              中游制造以及消費:當前穩增長政策加碼,短期效果也在顯現,但市場對效果的持續性依然存疑。比如一帶一路、造船高景氣主導改善方向,服務消費收入增速改善。盈利增速和毛利率基本持平,反映K型復蘇,提價能力不足。申萬宏源認為,“弱周期”或仍是基準假設,交易“弱復蘇”還是要與格局優化相結合,提升股價彈性。

              金融地產:銀行ROE繼續回落,證券23Q2權益市場表現不佳拖累業績,保險業績一般,不過上半年保費收入和新業務價值超預期。房地產融資邊際改善,住宅開發國企銷售回款增加,住宅開發民企籌資現金流占收入比重回暖,地產企業財務費用率回落。

              科技賽道:23Q1計算機/傳媒/通信三個行業的加總盈利同比表現看,受低基數效應影響環比趨勢小幅跑贏全A,Q2這一態勢依舊延續,三者合計凈利潤(TTM)同比達-4.6%,較23Q1回暖。

              總的來說,可以看到當前業績高增方向的品類占比明顯降低,前期業績偏穩健的品類其盈利表現分布百分位整體亦有提升,傳統經濟相關的品類多數則處于低景氣區間。目前或還未形成全面復蘇的格局,各行業的盈利情況存在分化,投資上,我們可能還需要結合基本面的改善情況來把握估值修復的機會。

              穩住腳跟,均衡配置

              從上文可以看到,雖然長期來看,未來的道路是光明的,但是眼前各行業復蘇的速度、快慢、程度還存在著分化,對于咱們投資者來說,不能盲目跟投,也不必過度恐慌,小諾建議咱們可以先穩住腳跟,適當進行均衡配置。

              首先,找到方向:我們可以試著從中長期產業結構變遷趨勢、產業發展空間和行業景氣度等角度來尋找方向,因而,消費制造、數字化時代中的科技運用和新能源等依然是中長期需要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

              而后,穩住底倉:一方面市場對于上市公司中期基本面能不能兌現、清不清晰仍然擔憂,所以目前更為看重近期盈利是否能兌現,此時分紅率、業績穩定性等指標就比較重要了;另一方面當前未有明確的增量資金流入,存量博弈下輪動偏多,市場對于高估值、低賠率資產的容忍度較以往來說也整體偏低。

              所以,在接下來的投資里,咱們不能急于冒進,還是需要先穩住腳跟,可適度參與短期順周期板塊在中報業績低點確立+基本面改善預期催化下的估值修復機會。

              接著,適當利用科技增強彈性:在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數字經濟相關產業正迎來大規模發展的機會。這不僅是為了實現“數智中國”的宏大規劃,同時也是在推動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融合的過程中,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發展演變的客觀必然。在這個背景下,新興產業,尤其是以科技和高端制造為代表的行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趨勢。從中長期來看,如果想增加一些持倉的彈性,建議可以關注大科技賽道。

              責任編輯:

              標簽: 資本市場 工具箱 盈利 PMI 航空裝備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