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77.0%受訪者日常有“隨手拍”的習慣|環球關注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2023-09-22 12:03:01

              77.0%受訪者日常有“隨手拍”的習慣

              66.4%受訪者指出,未經被拍者同意不能把照片或視頻傳到網上


              (資料圖)

              手機相機的普及讓“隨手拍”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但無處不在的鏡頭也把每個人置于被“偷拍”的風險之下。日常生活中,你有“隨手拍”的習慣嗎?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7.0%的受訪者有“隨手拍”的習慣。71.6%的受訪者指出“隨手拍”可能會侵犯隱私權、名譽權。66.4%的受訪者指出未經被拍者同意不能把照片或視頻傳到網上。

               

              日常生活中,77.0%受訪者有“隨手拍”的習慣

              北京某高校00后大學生肖逸凡平時在生活中喜歡通過街拍記錄生活,也會通過拍攝來表達情感。

              “我覺得某個場景挺有意思的就會拍,但我很少在商業區拍。”攝影愛好者秦山禾日常生活中有隨手拍的習慣,之前他在成都經常去掃街(指在街上抓拍——編者注),會拍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場景,逛一些街區時,也會拍有意思的房子、裝飾,還有人們的生活。

              日常生活中,77.0%的受訪者有“隨手拍”的習慣,23.0%的受訪者沒有。

              肖逸凡之前想拍一些與束縛和遺忘有關的主題,就拍了漁網里的魚、落葉和垃圾場中的一把椅子。“這些屬于有了想法后,再去找能反映想法的載體。就像做項目一樣,有了想法就把它呈現出來。”

              調查中,71.4%的受訪者主要是拍環境,其他還會拍自己(46.2%)、拍物品(45.7%)、拍周圍人(35.4%)、拍陌生人(16.1%)、拍糾紛沖突(11.6%)等。

              “在路上拍其他人時,他們突然發現有攝像頭對著自己,那種直視鏡頭警覺的眼神,其實非常有張力,但我無法接受那種沖突。”秦山禾覺得,拍人像會有尷尬的時候,要跟人打交道,不能拍了但不跟人家交流,而這些他不擅長,所以現在拍風景比較多。“一些很厲害的攝影師,拍攝速度可以快到不讓別人發現,他們可能是不看取景器的。”

              71.6%受訪者指出“隨手拍”可能會侵犯隱私權、名譽權

              在秦山禾看來,只要在畫面中出現了人物對象,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播了照片,就會涉及侵權,日常生活中很多拍攝行為都存在這樣的潛在問題。

              隨手拍可能會帶來哪些問題?調查中,大家覺得會侵犯隱私權、名譽權(71.6%),侵犯肖像權(67.5%),侵犯人格權(45.9%),危害國家安全(36.8%)等。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苗全軍律師說,如果在公共場所無意拍攝到其他人,但并未使用、公開發布、傳播拍攝內容,一般不涉及侵權,但未經權利人允許,擅自發布、使用拍攝內容會觸及法律,可能會侵犯他人的肖像權和隱私權,根據嚴重程度不同,侵權者會面臨承擔民事、行政、刑事責任的風險。

              苗全軍進一步介紹,未經被拍攝人同意而進行的人文攝影或藝術性拍攝屬于偷拍行為。未經被拍攝人同意,使用、公開拍攝的視頻、圖片等,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于肖像權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實施后,加大了對肖像權的保護力度,取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以營利為目的”作為侵犯肖像權的要件,因此,即使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拍攝,未經肖像權人同意就公開的,原則上也屬于侵犯他人肖像權的行為。

              肖逸凡認為,攝影師要遵循的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未經允許把別人的照片拿去商用,如果要發表,需要獲得對方的同意。“我登錄過一些國內的攝影網站,如果上傳人像作品而且涉及正臉,要證明取得了被攝者的授權。在一些平臺上傳的照片或視頻,如果出現了跟主題無關的人也要打碼。”

              66.4%受訪者指出未經被拍者同意不能把照片或視頻傳到網上

              肖逸凡認為,避免侵犯對方的權利,需要攝影師保持尊重的態度。特別是當把鏡頭對準一些處于某種困境中的人時,這種行為本身就會產生一種冒犯。

              隨手拍要注意什么?調查中,66.4%的受訪者指出未經被拍者同意不能把照片或視頻傳到網上,64.6%的受訪者指出個人隱私不能拍攝,59.3%的受訪者認為拍攝前要經得他人許可,57.9%的受訪者指出不能隨意拿他人照片“做文章”如P圖,57.1%的受訪者指出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不能拍,43.4%的受訪者指出在演出、展覽等場合不宜拍攝。

              苗全軍指出,攝影師要增強法律意識,充分了解哪些拍攝屬于違法行為。在公共場合拍照,應盡量避免他人入鏡,在拍攝、使用或公開拍攝的視頻或照片時,需經被拍攝人的明確同意。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保護他人的隱私,如涉及姓名、身份信息、電話號碼等個人信息時,需做馬賽克等保護處理。如果在拍攝自己的親友家人時不可避免地拍到了其他人,在發布照片時,也建議做馬賽克等保護處理。

              肖逸凡說,現在一些人對偷拍行為越來越敏感,有人贊同把手機默認設置為開啟拍照聲音,但這也會給拍攝者帶來一定的不便。“如果拍野生動物,有拍攝聲音會驚擾到它們。即便默認開啟手機拍照聲音,可能也只是對不懷惡意的行為有所控制,有人存心想要偷拍的話,可能會采用其他方式。”

              秦山禾認為,攝影師本人的想法非常重要,如果攝影師帶著尊重的態度,拍出來的內容也是尊重別人的。“我剛接觸攝影時,沒有尊重這個概念,只要好照片,也不管被拍攝者的想法,但看到拍完的照片會覺得有一種陌生感。后來我嘗試去了解拍攝對象,比如我去拍破爛的地方,會了解這里人的生活,跟對方聊天。當攝影師融入環境后,對拍的照片也會有感受。”

              苗全軍提醒,普通人在公共場合拍攝時,首先要確認所拍環境是否有禁止拍攝的要求;其次,拍攝目的和動機要符合法律規定且不違背公序良俗;此外,如果拍攝內容涉及他人肖像,在使用過程中應取得對方授權,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權益。

              受訪者中,00后占25.0%,90后占41.9%,80后占25.3%,70后占6.4%,60后占1.4%;男性占40.7%,女性占59.3%。

              (丁香雪鈺對此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標簽: 隨手拍 偷拍 受訪者 視頻 肖像權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