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郭國平代表:未來5至10年將是“四算融合”時代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5-03-06 14:57:41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儲瑋瑋 黎園)“未來5年至10年,將會是量子計算、超級計算、智能計算和通用計算協同完成運算任務的時代。”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郭國平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四算融合”,中國有望率先構建“全域協同、自主可控”的算力新生態。

              圖為郭國平在指導學生工作。(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郭國平說,如果把傳統通用計算比喻成“汽車”,那么智能計算就是“高鐵”,超級計算是“飛機”,量子計算機就像是“火箭”。

              近年來,全球算力競爭進入“量超協同”的新階段,中國已初步具備“四算融合”基礎。2024年1月,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目前其已完成139個國家和地區用戶的約34萬個量子計算任務。2024年5月,“本源悟空”接入長三角樞紐蕪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務平臺,標志著中國首個“四算合一”的平臺建成。

              郭國平說,中國正加速構建以量子計算為核心的創新生態,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在金融領域,量子計算可以進行更精準的風險評估和投資組合優化。在航空航天領域,量子計算能夠高效處理復雜的流體動力學問題,助力飛行器設計優化。

              在此基礎上,郭國平建議,鼓勵量子計算相關企業探索“四算融合”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電網等領域的應用,推動跨域融合創新。構建跨學科教育體系,在課程中融入數據科學、網絡安全、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通過培育開發者生態,形成“人才培育—技術迭代—生態建設”的良性循環,構建自主技術體系。

              當前,中國量子計算技術已躋身全球第一梯隊,并邁出產業化關鍵一步。如何平衡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郭國平認為,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應堅持“雙輪驅動”,以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封鎖壁壘,同時通過自主產品出海擴大技術影響力。通過“數字絲綢之路”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推廣算力基礎設施模式,進一步擴展技術“生態圈”和“朋友圈”。(完)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