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別讓流量密碼劫持學術成就

              來源:揚子晚報 時間:2025-04-17 17:31:31
              近日,多個以“范冰冰獲國際大獎”“范冰冰獲國際知名獎學金”“范冰冰獲獎了”為標題的信息在網絡風傳,多個自媒體發布了類似的消息。你以為獲獎的是演藝明星范冰冰?實則不然,其實是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范冰冰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沃爾夫森獎學金項目支持,獲得了13.12萬英鎊的資助。

              這些標題不僅唬住了不少網友,也讓真正的獲獎者鄭州大學教授范冰冰感到了困擾。據4月14日瀟湘晨報的消息,4月13日,范教授在社交平臺發言,“很忐忑”“實際上也就是個項目”“加上鄭州大學四個字這么難嗎”。在評論區,有網友說,比起鄭州大學,范冰冰這個名字更有流量,范冰冰教授在下面回復“有道理,但讓我心里感覺很不爽。”其實范教授此次拿到的獎學金相當有分量——每年全球僅支持15人的科研資助項目,同時也是中國大陸學者首次獲此殊榮。然而,這場本應屬于學術界的喜訊,卻在社交媒體上因“范冰冰”這一名字與明星同名,演變為一場關于“流量劫持”的爭議。

              實際上,鄭州大學官網公布這則獲獎消息是在3月3日,距今已有一個來月了,說來算是一則“舊聞”,若非被“標題黨”們發現了兩者同名的巧合,恐怕這條獲獎消息也不會在網絡引發如此多討論,正如網友所言,如果說是鄭州大學教授獲國際大獎,流量大約不會太高,但如果說是范冰冰獲國際大獎,那一定能吸來不少眼球。

              這樣令人“不爽”的標題烏龍發生過太多太多,2023年“張藝謀老師逝世”這個標題黨消息就惹來眾怒,事實是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藝謀的老師司徒兆敦逝世,結果一些自媒體卻玩起了文字游戲把“的”去了,誤導眾人看到標題心頭一驚,還以為是導演張藝謀去世了,“營銷號真的夠了。”“缺不缺德啊,加個‘的’會怎樣。”遭到“標題黨”蹭熱度的名人不止張藝謀,“鄧超同志被評為烈士”給網友驚的以為是演員鄧超,原來是消防員鄧超,“梁朝偉勸人投案”敢情是派出所民警梁朝偉,跟演員梁朝偉也是八竿子打不著,與名人同名同姓本該加上明確的身份、職業定語與名人加以區分,卻反而成了一些“標題黨”吃流量百試不爽的利器,就連發布都已過去一個來月的“鄭州大學教授范冰冰獲獎”消息都能蹭上明星范冰冰的名字吃上一撥新鮮流量,實在令人無語。

              名人明星有很高的話題度,一舉一動都能引發公眾關注和討論,帶著名人名字的文章自然會吸引讀者的好奇心,如果文章內容真的與名人有關系,獲得流量無可厚非,但如果是蓄意利用了公眾對名人的好奇和關注,把同名同姓當成了幌子在標題上打個擦邊球,其傷害的不僅是被蹭的名人及事件中真實的人物,也讓一條正經嚴肅的信息成為無聊消遣的玩物,當網友們熱議自媒體蹭范冰冰的熱度時,還有多少人在討論范教授所獲得的這個獎在學術界有多重的分量和影響?

              2024年,發布了《公眾號內容規范系列 | 關于公眾人物誤導性內容的規范》,其中給出的典型違規示例中就包括“同名誤導”,為蹭社會熱點吸引點擊,在發布與知名公眾人物同名的人物資訊時,標題封面均不交代清楚具體人物信息,誤導用戶。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