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頭條 > > 正文

              傾力中國“智”造 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20-08-26 11:02:03

              今年上半年,中國制造業不僅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壓力測試,為全球醫療物資供給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了貢獻,而且在應對疫情中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加速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5%,3月份以來月均增速達到9.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醫藥、電子及通信設備、計算機及辦公設備、醫療儀器設備等行業分別增長2.3%、7.2%、7.2%和27.2%,電子元件、集成電路產量分別增長36.6%和16.4%。同時,疫情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服務機器人、充換電樁等新興產品保持高速增長,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行業快速擴張。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步伐加快。

              盡管當前國際局勢錯綜復雜,但是,從科技發展大勢看,中國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因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正在帶動群體性技術突破,新的商業組織形態和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柔性制造、網絡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世界工業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王哲舉例說,據初步統計,在實施智能化改造后,我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0%左右。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堅實的制造基礎和吸收新技術的巨大國內市場,在新興科技和產業領域已取得一定突破,具有抓住這次科技和產業革命機遇的有利條件。

              王哲表示,目前我國推動制造業高質

              量發展依然任重道遠。一方面,與建設制造強國的要求相比、與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相比,中國制造業創新體系不健全,工業基礎還存在大量短板,企業普遍存在研發投入低、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產品檔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先進制造業發展環境亟待優化,企業綜合成本負擔較重,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等等。另一方面,先進制造業領域的國際競爭更趨激烈。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持續推動本國制造業發展。無論是美國突出科技創新優勢的“先進制造”,德國突出智能制造優勢的“工業4.0”,還是英國強調“制造業+服務業”的“服務型制造業”,以及日本以大數據為主的“下一代制造”,其核心都是通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先進制造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跨國公司也積極利用全球化的生產網絡和組織模式,以核心技術和專業服務牢牢掌控價值鏈高端環節,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仍面臨被“卡脖子”“低端鎖定”的風險。

              因此,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要更加注重補短板和鍛長板,進一步發揮長處和優勢,同時補齊不足和短板,加快邁向產業鏈高端。

              “在比較優勢發生動態變化的條件下,不僅短板要拉長,而且長板要更優化。”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認為,“鍛長板”就是要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在國際競爭中全力發展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比如鼓勵

              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補短板”不僅要補產業的關鍵技術、核心部件和特殊材料,更要補制度短板,要重點選擇大到精密機床、半導體加工設備,小到螺絲釘、電子芯片等“缺芯”的產業鏈,逐步掌握這些不易被競爭者替代的重要價值環節。

              眾誠智庫總裁楊帆也表示,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要完善產業鏈,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一方面“補短板”,在關鍵元器件等產業鏈關鍵環節消除軟肋;另一方面“強長板”,保持并發揚我國在5G、高鐵等方面的優勢。

              王哲建議,要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采取措施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特別是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將“加強產權保護”落到實處。

              “我們將以需求為導向,引導企業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強化共性技術供給,加速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應用和產品研發力度,大力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同時,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引導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強化5G、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典型應用,加快培育制造業新模式新業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記者 黃 鑫)

              責任編輯:

              標簽: 中國“智”造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