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頭條 > > 正文

              “誠信奶奶”十年還清2077萬元債務 網友坦言“看哭”了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時間:2021-02-08 10:06:34

              浙江麗水90歲“誠信奶奶”陳金英十年還清2077萬元債務的故事,在網絡刷屏,有網友坦言“看哭”了。從退休后創辦年銷幾千萬元的企業,到經營困難時拒絕申請破產避債,再到耄耋之年仍在街頭擺攤賣羽絨服籌錢,這位奶奶起伏跌宕的一生,每一步都讓人動容。

              近年來讓人動容的誠信故事還有不少:湖北黃石農民江新波,種菜、養牛十年,為患癌去世的兒子償還20萬元外債;江蘇如皋68歲的母親從慧玉洗碗8年,還清了兒子意外去世留下的50萬元債務……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推崇的美德。中華文化,向來以一諾千金為榮,以背信棄義為恥。無論是“誠信奶奶”,還是“誠信父親”“誠信母親”,都代表了一種美好的價值觀。這美好,不論滄海橫流,也無論白云蒼狗,都是我們這個民族歷經磨難生生不息的奧秘之一。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為這些誠信故事點贊,正是希望中華美好價值和優秀傳統,繼續支撐我們前行,讓誠信真正成為民族的標尺,成為社會的共識。

              不過,也有網友在跟帖中說,越是讓人感動的,往往也越是社會稀缺。這話,有某種道理,但也沒有道理。于前者,不妨提醒我們要保持問題意識,正視當今社會的確存在誠信缺失的現象,背棄信義、弄虛作假、“逃廢債”、當“老賴”等失信行為仍時有發生;于后者,是因為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建設誠信社會的信心。畢竟,誠信的價值,深深植根于我們民族基因;畢竟,失信者仍然是少數,背信棄義現象,絕對是社會支流。

              當然,基因只是決定了可能性,支流也會污染主河道。誠信建設,靠文化滋養,也需要制度保障。

              所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不斷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前不久,國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就是要著力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進一步規范和健全失信行為認定、記錄、歸集、共享、公開、懲戒和信用修復等機制,推動社會信用體系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可見,誠信建設需要從制度和機制上樹立清晰的導向,那就是“賞罰分明”。制度完善,久久為功,文化滋養的力量就會得到更大釋放,引導更多的人見賢思齊。

              責任編輯:

              標簽: 誠信奶奶 十年還清債務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10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