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頭條 > > 正文

              銀行貴金屬業務調整加大 個人貴金屬投資者風險加劇

              來源:金融投資報 時間:2022-08-09 08:55:51

              受貴金屬價格波動影響,商業銀行正逐步加大對貴金屬業務的調整力度。近日,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接連發布公告,調整賬戶貴金屬業務。同時,此前多家銀行亦對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進行收緊。

              業內人士認為,在國際金價大幅波動背景下,個人貴金屬投資者面臨較大風險,可以優先選擇相對低風險的替代投資渠道,如黃金ETF基金、黃金類股票、投資金條等。

              多家銀行貴金屬業務調整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在貴金屬業務方面動作頻頻。

              8月6日,招商銀行發布《關于調整零售賬戶貴金屬等相關業務的公告》,對個人紙貴金屬雙向交易業務、個人雙向外匯買賣業務、個人實盤紙黃金紙白銀買賣業務及“招財金”業務進行調整。根據公告,該行上述業務即將停辦,持倉客戶及現貨庫存客戶請于2022年10月17日前擇機自主平倉。

              對于相關業務調整的原因,招商銀行表示,“為順應市場形勢變化,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

              這也是招商銀行去年暫停相關業務的新開倉交易功能后,再次對貴金屬業務調整。根據該行此前公告,自2021年8月23日起,招商銀行已暫停個人紙貴金屬雙向交易業務及實盤紙黃金紙白銀買賣業務、個人雙向外匯買賣業務、“招財金”業務的新開倉交易功能,客戶將無法新發起開倉交易,原有交易平倉不受影響。

              此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也相繼發布公告,將于8月15日調整相關賬戶貴金屬業務。其中,建設銀行自8月15日7時起,暫停賬戶貴金屬業務黃金、白銀的買入、轉換交易及定投計劃的設置與變更;暫停賬戶貴金屬雙向交易業務黃金、白銀的空頭開倉交易;已設置的賬戶黃金、賬戶白銀、賬戶鉑金定投計劃將自動終止。客戶相應業務原有持倉的賣出、空頭平倉及暫停交易前的有效委托掛單不受影響。

              工商銀行自8月15日8時起,將暫停賬戶黃金、賬戶白銀業務開倉交易,客戶已設置且未成交的開倉掛單將自動失效,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除賬戶貴金屬業務外,此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銀行亦對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交易業務進行收緊,具體措施包括上調交易保證金比例、暫?;蜿P閉買入開倉交易、解約無持倉無交易客戶等。

              優先選擇低風險投資渠道

              對于多家銀行相繼收緊貴金屬交易業務,分析人士認為,近期貴金屬市場波動,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國際金價大幅波動背景下,個人貴金屬投資者面臨較大風險,銀行在監管約束和內部風控要求下,采取相關措施是對個人投資者的保護。”

              以黃金為例,受美聯儲大幅加息等因素影響,國際金價接連下挫。截至 7 月 29 日,COMEX 黃金收盤報1764.00美元/盎司,較年內最高點回落超14%。

              “近期受國際因素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市場風險明顯加劇。”7月6日,上海黃金交易所表示,請各會員單位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做細做好風險應急預案,提示投資者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合理控制倉位,理性投資。

              事實上,對于相關業務調整的原因,多家銀行均表示,“為順應市場形勢變化,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考慮到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不確定性較大,對于有持倉余額的客戶,建議謹慎控制持倉規模,注意防控自身風險。”工商銀行提醒。

              另一方面,貴金屬等中間衍生品業務的有序退出,亦被認為是商業銀行按照監管要求作出的整體舉措。

              去年12月,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共同發布《關于促進衍生品業務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以柜臺對客衍生品業務為著力點,強化投資者保護,明確金融機構開展柜臺對客衍生品業務,應當僅面向合格投資者,并進一步規范了相關的適當性評估、風險揭示、銷售管理、內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鼓勵其參照有組織市場規則進行交易清算等以防范風險。其中,尤其注重對個人客戶的保護,要求金融機構主要面向非個人投資者開展衍生品業務,禁止銀行保險機構通過柜臺與個人客戶直接開展衍生品交易,其他金融機構為個人客戶提供服務須制定更為審慎的參與要求,相關的評估和銷售要求也更為嚴格。

              業內人士表示,外匯產品、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等高風險投資,對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要求較高。對于投資者而言,如果仍打算繼續從事貴金屬交易,應及時關注國際金融市場變化,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適當調整投資倉位,更有效地防范投資風險。此外,個人投資者可以優先選擇相對低風險的替代投資渠道,如黃金 ETF 基金、黃金類股票、投資金條等。(記者 吉雪嬌)

              責任編輯:

              標簽: 銀行貴金屬業務 黃金類股票 金條投資 國際黃金價格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10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