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頭條 > > 正文

              國慶節日專屬理財再現 消費者應正視產品風險因素

              來源:金融投資報 時間:2022-10-08 08:14:15

              隨著權益市場反彈,銀行理財產品凈值趨于穩定,破凈率有所下降,關注度逐漸提升。9月以來,部分銀行及理財公司陸續推出中秋、國慶等節日專屬理財產品。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節日專屬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略高于同期其他產品,但需要留意的是,其并非衡量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唯一標準。在理財產品凈值化的背景下,投資者應當認清自身風險偏好、投資需求、資金流動性等,從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流動性以及機構的投研管理能力等方面綜合考慮。

              ■本報記者 吉雪嬌

              節日專屬理財“上市”

              每逢節假日,銀行及理財公司往往會推出相關主題的理財產品。資管新規出臺后,大型銀行機構對于節日專屬理財產品發行熱度有所下降。不過,隨著理財市場回暖,9月以來,有部分銀行及理財公司陸續推出中秋、國慶等節日專屬理財產品。

              如建信理財“睿鑫固收類封閉式產品2022年第343期(國慶節專享) ”于9月28日開始募集,募集結束日期為10月10日。該產品為固定收益類,業績比較基準3.25%;河北銀行“益友融通-2022年安益個人066號理財產品(國慶節專享)”則于9月29日開始募集,募集結束日期為10月 9 日,產品業績比較基準3.9%-4.6%。

              記者在中國理財網查詢發現,截至9月30日,處于存續期的國慶節專屬銀行理財產品共有17只,從發行機構來看,銀行理財公司是發行主力,其中多款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上限超4%。

              “以自2021年九月至今市面上存續的國慶主題理財產品為例,該類產品以中低風險、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封閉式固收類產品為主,其業績比較基準略高于同期發行的同類理財產品。”普益標準指出。

              近年來,部分銀行及理財公司積極參與節假日特色主題類理財產品市場。普益標準認為,一方面,是由于銷售機構提前營銷預熱,向意向客戶發布海報或產品預約鏈接等,加之該類產品募集期較短,銷售時間僅為節日期間,且募集額度有限,多方面因素提升了該類產品的吸引力,可推動客戶盡快投資;另一方面,該類特色產品豐富了供給端的業務類型,可作為既滿足居民理財投資需要又滿足自身拓展多元化理財產品邊界的有益探索。

              充分評估風險承受能力

              雖然節日專屬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略高于同期其他產品,但需要留意的是,其并非衡量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唯一標準。

              那么,現階段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時,應該從哪些維度進行選擇?普益標準認為,投資者應當認清自身風險偏好、投資需求、資金流動性等,從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流動性以及機構的投研管理能力等方面綜合考慮。選擇理財產品,首先應當選擇投研能力和管理能力較強的理財機構;其次,選擇的理財產品期限長度應當與自身資金流動性需求匹配,合理搭配長短期理財產品;第三,綜合考慮理財產品收益和風險,將資金合理配置在不同風險和收益的產品中以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資組合。

              陜西銀保監局此前提示,在購買理財產品前,消費者要充分評估自身資金狀況、風險承受能力、投資偏好等,對銀行等金融機構風險承受能力測評問題要認真作答,自主決策,真實反映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銀行機構理財產品會進行風險等級劃分,消費者要正確認識理財產品風險等級,風險等級越高可能收益越高,但損失的可能性也越大。

              同時,消費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銷售協議書、風險揭示書、投資者權益須知和銷售文件等銷售文本,重點關注產品類型、風險等級、投資方向和標的、盈虧規則等內容。消費者還需正確看待、積極配合商業銀行在銷售過程關鍵環節開展的現場同步錄音錄像(即“雙錄”),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如實回答問題,一旦發生糾紛爭議,實現有據可查。消費者在購買理財產品后,應定期關注產品的資產配置和凈值變化情況,便于全面掌握市場風險。(記者 吉雪嬌)

              責任編輯:

              標簽: 節日專屬理財 投資維度考量 產品破凈率 大型銀行機構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