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頭條 > > 正文

              基金經理“一拖多”現象普遍 同質化基金節奏可放緩

              來源:深圳商報 時間:2022-10-17 08:12:28

              經過近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市場中的公募基金已超過一萬只,規模超過24萬億元;在職的公募基金經理共有3179人,人均管理近3.2只基金。其中有201名在職基金經理每人旗下產品至少有10只。

              同花順數據顯示,市場上共有10129只公募基金(不同份額合并統計)。在以上201名基金經理中,有4人旗下產品超過20只;有27人在管產品超過15只??傮w來看,他們所在機構多為頭部公募、老牌公募以及近年規??焖贁U張、推新品速度快的公募。201名基金經理共管理2457只產品——也就是說,6%的基金經理管理著全市場近1/5的公募基金。以上201名基金經理的平均管理年限約為5.15年,其中有不少超過10年。

              有業內人士表示,通常來說,基金經理“一拖多”對指數、固收類基金產品的影響不大。而相比之下,主動權益型基金更容易受到影響。上述201名基金經理中,在管的主動權益產品超過6只的基金經理超過百人,且有不少為明星基金經理。例如,信達澳亞基金的馮明遠、申萬菱信基金的付娟、嘉實基金的歸凱與洪流、金鷹基金的韓廣哲、銀華基金的李曉星、大成基金的劉旭與韓創、民生加銀基金的柳世慶、匯豐晉信基金的陸彬、前海開源基金的邱杰與曲揚、景順長城基金的楊銳文與劉彥春等;其中馮明遠、楊銳文等在管的主動權益基金達到9只。

              有公募人士指出,近年基金數量迅速擴容、公募人才相對短缺,導致基金經理普遍“一拖多”;對于主動權益基金來說,基金經理“一拖多”可能會造成哪些影響,需要具體分析。“若‘一拖多’的總體規模不大,或是產品主要集中于部分行業,例如在管產品以主題基金為主,基金經理在決策與操作上的難度通常不會太大。”該人士認為,若在管產品覆蓋面廣、投資范圍大、總體規模較大,對于基金經理來說,“一拖多”會非??简炂渫堆心芰?。

              有資深的業內人士認為,權益基金的基金經理“一拖多”造成的主要影響,是持倉高度同質化會給持有人帶來風險。“在基金經理跟上市場節奏的情況下,‘一拖多’權益產品有望給持有人帶來較好收益;但一旦基金經理踏空,或重倉個股爆雷,將影響到旗下多只產品。”他認為,公募基金可以放慢發行同質化基金的節奏。(記者 詹鈺葉)

              責任編輯:

              標簽: 基金經理 一拖多現象 基金管理市場 公募年規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