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頭條 > > 正文

              山東膠州剪紙藝人“紙上生花” 方寸之間展現指尖藝術 世界即時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3-10-10 09:45:21

              中新網山東膠州10月9日電 題:山東膠州剪紙藝人“紙上生花” 方寸之間展現指尖藝術

              作者 李明芮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上下“舞動”間,紛繁復雜的梅花圖案已躍然紙上。近日,在膠州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董麗霞的工作室,記者看到一張張紅紙在她的手中“蝶變”,上演方寸間的“指尖藝術”。

              一張張紅紙在董麗霞的手中“蝶變”。李明芮 攝

              剪紙又稱刻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膠州剪紙歷史久遠,是山東剪紙的重要代表,也是膠州、膠南、黃島三地剪紙藝術的統稱。根據膠州地區墓葬的出土記載,1954年膠州洋河鎮山子村張家塋(明墓)出土了明代的5幅剪紙,證明膠州剪紙的歷史至少有500年之久。

              董麗霞教學生剪紙。李明芮 攝

              “我從小就喜歡剪紙。”董麗霞回憶起如何與剪紙結緣,她說,小時候每逢過年,各家各戶都會貼窗花,看到窗花千姿百態的樣子,自己很喜歡,就模仿窗花學著剪。“一剪就堅持到了現在。”

              “2009年退休后,我開始進入老年大學,系統學習膠州剪紙。”董麗霞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通過系統學習并不斷探索后她發現,膠州剪紙刻工精細,圖樣基調明快質樸,工藝和韻味又具有南方精巧、纖秀的特點,是南北方文化交融的產物。“一張剪紙包含了風土人情、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很多內容。它不僅是一張鏤空的紅紙,也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記錄者之一。”

              深入體會剪紙的豐富內涵后,董麗霞告訴記者,從2013年起,她就開始用膠州剪紙獨特的纖巧工秀、簡練明快,記錄各地的民俗文化。“膠州的秧歌、陜西的扣碗、河北的鳳穿牡丹等,都是我作品的元素。”

              2016年,為參加《中國民歌大會》節目,將膠州剪紙的藝術廣泛傳播,董麗霞耗時20多天創作了200多幅剪紙作品,用街鋪樓宇、人間百態,表現趕集的熱鬧盛況,裝點舞臺。她說,“看到觀眾的熱烈反響,以及對膠州剪紙的喜愛,我覺得做得一切都值了。”

              董麗霞的剪紙課堂。李明芮 攝

              被問及如何更好地傳承膠州剪紙技藝,董麗霞說,近年來,她持續將剪紙帶進校園,讓學生了解剪紙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同時她還多次參加非遺進社區活動,通過“手把手”教學,讓剪紙走進千家萬戶。“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只要他們喜歡剪紙,愿意學,我就愿意教。”

              “我要盡個人所能,傳承好我們的民族藝術,走好我們的剪紙之路,希望能把膠州剪紙帶到越來越多的地方,讓更多人欣賞剪紙藝術。”談及未來,董麗霞如是說。(完)

              責任編輯:

              標簽: 蝶變 中國民歌大會 剪紙藝術 扣碗 進校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