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頭條 > > 正文

              專家呼吁:原研藥企業在產品供給和定價上公平看待中國市場-世界即時

              來源:中國網財經 時間:2023-10-18 12:53:58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院長常峰17日在北京表示,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后,仍有69%未中選原研藥在中國的價格高于國際中位價。他呼吁原研藥企業在產品供給和定價上公平看待中國市場。

              當天,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二、三批國家組織集采中選仿制藥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真實世界研究結果。常峰在發布會上有如上表示。

              “我們近期對前七批集采的150個未中選原研藥的價格做了分析。”常峰介紹說,集采前,73%的原研藥在中國的價格高于國際中位價;集采后,受中選仿制藥降價影響,原研藥價格有所下降,但仍有69%未中選的原研藥在中國的價格高于國際中位價。

              常峰指出,集采藥品均是已過專利期的藥品。原研藥已在專利期內通過維持高價獲得了可觀利潤,回收了研發成本,但過了專利期仍要維持高價,這是不合理的。

              同時,相關部門也在調查中發現,一些進口原研藥通過在境內或境外加設經銷環節,人為提高中國市場售價,部分藥品一次加價80%至280%不等,價高部分用于不規范的營銷行為。常峰說,患者認為高價購買的原研藥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但事實上,某些藥的高價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虛高的營銷費用。

              “我們呼吁醫務人員和患者理性看待原研藥的質量和經濟性問題,”常峰說,“同時呼吁原研企業在產品供給和定價上公平看待中國市場,確保產品質量,及時調整定價策略,以與中國市場規模相匹配的適宜價格開拓中國市場。”

              責任編輯:

              標簽: 集采 定價策略 市場售價 市場規模 中位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