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識無界”大會開幕 搭建引才用才新平臺
16日,“之識無界”大會暨第三屆之江國際青年人才論壇在浙江杭州開幕。全球1000余名專家學者、科研人員以線上與線下方式參會,共話智能科學與技術。
追擊前沿 解鎖智能科學與技術
智能計算、區塊鏈、可信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當日,圖靈獎得主、外籍院士等頂尖科學家率先帶來了對前沿技術的最新思考,引發了在場青年科研人才的共鳴。
“面向信息空間、社會空間、物理空間三元融合的智能時代,我們需要超強的算力、泛在的智能,來支撐中國數字能力的建設。”之江實驗室副主任鮑虎軍以“智能計算的思考和認識”為題展開學術分享。
他說,未來的智能計算一定是融感知、計算、智能于一體的,其范式包括支撐智能的計算、類人智能的計算、智能驅動的計算等。之江實驗室正聚焦智能計算領域,從理論方法、架構體系、軟硬件系統等方面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期待為“計算無所不在”的智能時代提供科技支撐。
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悉尼大學教授陶大程表示,由于高精度傳感器、大數據、超級計算機的發展,深度學習成為第三波人工智能浪潮的核心,并驅動了很多的實際應用落地。深度學習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很強的特征表達能力。目前深度學習的泛化能力在理論上有很多問題還沒有解答。下一階段,如何將人工智能與人類的價值觀相融合,讓人工智能有效服務人類,是實現可信人工智能的關鍵。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遠程辦公成為主流,但網絡時延及不穩定性依然是共性技術難題。對此,之江實驗室雙聘教授、圖靈獎獲得者Whitfield Diffie認為,近期,機器智能、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人機驗證+AI數據網絡是不錯的解決方案。長遠來看,遠程觸覺和嗅覺、腦機接口等技術,以及分布式的安全與管理都將成為現實。
此外,來自之江實驗室、哈佛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移動、阿里巴巴等海內外知名大學、機構與企業的專家學者從智能感知、智能計算、智能網絡、智能系統四個維度在分論壇作了專題報告,展開探討與交流。
探尋合作 搭建引才用才新平臺
青年標注時代,時代也給青年提供無限可能。“中國已經進入到最佳的創新創業期。青年科研人員作為創新主力軍,應有雄心壯志去做創新性的研究。之江實驗室愿意、也有能力為青年科研人員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提供強有力的各類支撐保障,讓科技人才在重大創新實踐中培育能力、施展才華。”活動中,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向海內外英才發出邀請。
為進一步激發年輕人的創新活力,之江實驗室成立了之江國際青年人才俱樂部,同時設立了“之江國際青年人才基金”,鼓勵青年科研人員開展基礎研究,拓寬研究視野,取得更多從零到一的原創研究成果。
截至目前,該實驗室國際青年人才基金吸引了200余名海內外青年科研人員的積極參與,已支持28人的立項申請,項目負責人來自慕尼黑工業大學、東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等高校院所。
本屆“之識無界”大會還首次嘗試聯動杭州周邊地市及科技型企業,促進跨區域的交流合作。會上,之江實驗室與嘉興、湖州、麗水三個地市簽署人才戰略合作協議,將就人才引進培育、產學研合作交流、研發基地建設、創新平臺布局、科技成果轉化等開展合作,長三角青年發展聯盟在會上同步揭牌成立。
“我們希望借助聯盟的力量,加強與長三角地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合作,在智能科學與技術領域打造人才高地,更好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之江實驗室人才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春波表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