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展會 > > 正文

              一票難求!紫禁城六百年大展落幕,最后一天仍人潮人海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0-11-17 17:11:25

              “從9月10日到11月15日,好像用一場展覽給紫禁城過了一個盛大的生日。”

              11月15日,火到要搶票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落下帷幕。展覽的最后一天,依舊有很多人前去排隊看展、很多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自己排隊的照片。

              點擊進入下一頁

              微博截圖

              一票難求的展覽

              “好久沒見過這么多人了……”

              11月15日,網上有人曬出自己在“紫禁城六百年大展”最后一天“打卡”的照片。畫面中,人們排起長隊,等待進入展廳,一睹這座600年宮殿的歷史。

              事實上,開展以來,“爆滿”就成了常態。而早在11月5日,大展最后一天的門票就已售罄。有媒體特意計算了一下時間,僅6分鐘,票就被搶購一空。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觀眾參觀展覽。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從午門西馬道進入展廳,256米長的展線上,紫禁城600年的時光徐徐展開。展覽選取600年中18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展現紫禁城時序輪回中的變與不變。

              西雁翅樓、午門正樓、東雁翅樓三個展廳,講述了紫禁城從營建到明清兩代建筑格局與風格的變化,再到對外開放的600年歷程。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觀眾參觀"朱瞻基行樂圖卷(明宣德)"。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展覽展出的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計450余件。其中,既有明代宮城的琉璃構件,也有反映紫禁城部分宮殿格局的古畫;既有紫禁城開放后的老照片,也有可以掃描二維碼打卡的紫禁城宮殿建筑全景模型……

              首次展出的養心殿符板和五供,是在首次養心殿大修時發現的。制作工藝久已失傳的符望閣漆紗也是首次現身,這其實是乾隆年間的紗窗,二百多年來它首度與公眾見面。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首次展出的養心殿符板及五供。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而作為這600年歷史的重要節點,末代皇帝溥儀離開皇宮時紫禁城的照片也在展覽中呈現。照片里,儲秀宮南窗炕幾上殘余的半枚蘋果,是溥儀匆匆離宮前吃剩的。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11月6日,游客穿著各式古裝在北京故宮游覽。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越來越多的游客熱衷于著古裝游覽。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95年前:從皇宮到故宮

              在很多人印象中,故宮成為“網紅”、展覽開始備受追捧,應該是從幾年前的“故宮跑”開始的。

              那是2015年9月,“石渠寶笈”特展開幕,全卷《清明上河圖》展出。很多人進了故宮以后徑直奔向展覽所在的武英殿。一個展覽,看展的隊伍就排了幾百米長。

              結果是越跑人越多,越跑越快,為此還誕生了一個新名詞——“故宮跑”。

              那年,故宮漸漸成了“網紅”:去看展覽要排隊、買票要進行預約,故宮的景色成了拍照好去處、連宮里的貓也有了微博賬號……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觀眾參觀"明黃色緞繡藤蘿紋夾襯衣(清光緒)"。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不過在歷史上,故宮博物院可不是從有網絡那天才走紅的。

              回溯到95年前,那時的故宮就已經是人們追捧的對象了。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昔日的紫禁城變成了博物館。原來封閉森嚴的皇宮里擠滿了平民百姓,曾經皇帝私有的古物擁有了全新意義的“觀眾”,所有民眾成為了故宮新的“主人”。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觀眾參觀故宮太和殿上的脊獸,這一組脊獸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原件。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開院典禮結束后,觀眾開始出入于博物院各宮殿,觀賞宮殿建筑及陳列的古物,“唯見熙來攘往之盛而已”。

              統計顯示,僅十月十、十一兩日游客就達5萬余人次,“次日清理參觀路線撿拾婦孺手帕、鞋帽,凡四抬筐,實是博物館界未有的盛況。”

              點擊進入下一頁

              故宮博物院微博截圖

              從當年的描述來看,大家對于故宮的熱情應該絲毫不亞于今日。

              600年的生生不息

              已經600歲的紫禁城見證了近一個世紀公眾的來來往往,而在這以前,它也見證了24位皇帝的人生歷程。

              時間拉回到600年前,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歷經14年營建之后,紫禁城終于建成。

              不過,建成后的紫禁城并非一成不變。它處在生生不息、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過程中。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游客參觀金嵌珠石金甌永固杯。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以太和殿為例,這座宮殿最初的名字是奉天殿,卻在建成9個月后就不幸被雷電擊中,化為灰燼。直到20年后的正統五年才得以重建。

              此后,這座宮殿幾經焚毀又重建??滴跄觊g,為防火考慮,將太和殿兩側的抄手游廊改為封火山墻。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11月6日,游客穿著各式古裝在北京故宮游覽。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越來越多的游客熱衷于著古裝游覽。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在這600年中,紫禁城也被打上各個時代的烙印。你能在神武門中看到延續自明代的屋頂曲線,也能在養心殿里發現乾隆皇帝留下的印跡。

              作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的主角,紫禁城看過了600年的風風雨雨。

              如今,展覽雖然已經落幕,不過故宮博物院近日在其官方微博接連推出#故宮邀你云看展#視頻,由此次特展的籌展組人員進行講解。

              600年之后,紫禁城的故事還在繼續。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最新資訊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14 676 113@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