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展會 > > 正文

              天水檢察公益訴訟助推形成環境保護合力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23-09-19 15:08:46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境內的東順渠,承擔著該縣城關、洛門兩鎮11個村1.22萬畝農田的灌溉和防汛功能。然而,沿渠部分村鎮將生活污水、垃圾、糞便直排入渠中,導致渠道內水質惡化,渠道被嚴重堵塞,4000余畝農田無法正常灌溉。2022年3月,武山縣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上述問題,遂立案調查。

              “東順渠的問題存在時間長,整改難度大,涉及行政主體多,相關主管部門在權責劃分、工作推動上有顧慮,這也是東順渠淤堵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的根本原因。”辦案檢察官說。


              (資料圖)

              武山縣檢察院邀請人民監督員、公益觀察員、政協委員,各行政機關代表參加聽證會,共同商議最佳整治方案。會后,向該縣水務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及武山縣城關鎮政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相關單位對東順渠垃圾淤堵問題進行全面整改。

              “收到檢察建議后,我們高度重視,由縣水務局牽頭,聯合縣住建局、城關鎮政府迅速召開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東順渠清淤維修工作。”武山縣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說。

              在檢察機關的推動下,整改后的東順渠河暢水清,重新恢復灌溉功能,周邊人居環境亦得到提升。該案的辦理取得很好的效果,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典型案例。

              上述案例只是天水市檢察機關通過“抓管理促動能、抓培訓促素能、抓考核促效能”隊伍管理模式以來的一個縮影。

              天水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楊耀明介紹,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支持起訴職能,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為公平正義提供了制度供給。

              違法行為人劉某、董某等人未辦理相關生產經營許可證及環保許可手續,2019年11月,在張家川縣非法建廠生產化工染料,并私排生產廢液以致水體污染嚴重。

              天水市生態環境局適時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訴前階段,市檢察院根據相關規定,積極與該局溝通協調,提前介入案件調查,以提供法律咨詢、提交書面意見、協助調查取證、參與磋商等方式支持該局開展索賠工作。

              因磋商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市生態環境局依法提起訴訟,同時致函市檢察院申請支持起訴,市檢察院經審查后,依法作出支持起訴的決定。

              2023年4月,甘肅礦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此案。審判機關全部支持市生態環境局訴訟請求和市檢察院支持起訴意見,認定被告劉某等7人污染環境,判決其連帶承擔生態環境污染損害損失420余萬元。

              該案系天水市檢察院辦理的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支持起訴案件,實現了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與行政機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有效銜接,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形成合力優勢。

              為加強水資源保護,7月25日,天水市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辦公室揭牌,將按照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要求,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加強信息共享,聚焦水利領域侵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違法行為,狠抓落實,共同提升河湖保護治理水平。(本報記者 趙志鋒 本報通訊員 李雙紅)

              責任編輯:

              標簽: 公益訴訟 生態環境損害 武山縣 市檢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