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展會 > > 正文

              熱點!港澳臺和東南亞華媒走進新疆農村:“我感覺像公園,在發展、在更新”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3-10-12 10:31:46

              中新網新疆喀什10月11日電 (記者 孫亭文)望著眼前一大片即將成熟收割的稻田,令來自港澳臺和東南亞的華文媒體高層、知名編輯、記者等都非常詫異:“在干旱少雨的新疆喀什,竟然有這么大面積的水稻田?”

              這一大片稻田位于新疆喀什市城郊的帕哈太克里鄉,該鄉是喀什遠近聞名的“水稻之鄉”,但受制于鹽堿地和傳統農業種植模式,當地的傳統水稻畝產一直不高。2018年,來自深圳的十余個海水稻品種,經過5年的試種篩選,最終4個海水稻品種,在這片鹽堿地中生根發芽、結出碩果。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來自港澳臺和東南亞的24名媒體高層、知名編輯、記者日前走進帕哈太克里鄉,實地探訪新疆的新農村建設,進一步了解當地民眾的生活狀況。

              圖為“港澳臺和東南亞華文新媒體走進‘一帶一路’核心區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在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鄉的稻田里參觀采訪。中新網記者 劉新 攝

              看著連片的金色稻田,馬來西亞《星州日報》東馬區副執行編輯何俐萍很是感慨:“特別一個感想,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來跟新疆這邊學習呢?就是說我們可以在這一方面學習你們的技術。然后我們可以在國內提倡,做到這個(稻米)的自供自足。”

              成片的高標準稻田是帕哈太克里鄉新農村建設的一部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鄉黨委書記李篤民向媒體采訪團介紹說,以前當地傳統的水稻種植畝產能有300公斤就很高了,但今年初步預計畝產可達到五六百公斤。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讓鄉村振興“地”氣十足。

              采訪團還走進了被稱為“稻香泉村”的帕哈太克里鄉尤喀爾克喀庫拉村,小橋流水的“疆南風景”赫然出現,吸引了記者的鏡頭、快門。據悉,該村利用水系、泉眼、稻田、綠道等資源,打造特色鄉村旅游景區,將全村綠樹、小橋、流水、民居串聯,形成了錯落有致的鄉村景觀,在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帶動該村的旅游業發展,提高居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

              圖為“港澳臺和東南亞華文新媒體走進‘一帶一路’核心區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在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鄉尤喀爾克喀庫拉村參觀采訪。中新網記者 劉新 攝

              緬甸胞波網總編輯何林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如是形容這座村莊:“我感覺倒像一個公園,而且這個公園正在發展、正在更新,因為可能還有一些設施還沒做完??匆巹?,未來還會有農家樂、咖啡館,這里的老百姓種水稻、種菜,做自己的生意,開著摩托車來來往往,我覺得這個很和諧。”

              何俐萍在參觀完尤喀爾克喀庫拉村村民美合日班古麗·烏拉伊木的家后,也向記者說道:“雖然到農民的家去做客的時間很短暫,但我感覺非常好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看到政府有在幫助這個農民,改善他們的生活,用一種很實際的方式去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改善收入。幫助他們把生活層次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我覺得這個對農民來說是真的非常好。”

              日前,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網承辦的“港澳臺和東南亞華文新媒體走進‘一帶一路’核心區主題采訪活動”在喀什地區啟動,14家媒體、24名媒體高層、知名編輯、記者將在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昌吉州、吐魯番市以及烏魯木齊等地參觀采訪。(完)

               
              責任編輯:

              標簽: 帕哈太克里鄉 采訪團 核心區 畝產 克喀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