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展會 > > 正文

              環球新動態:2萬億元“固收+”再出發

              來源:中國經濟網 時間:2023-10-24 14:12:01

              來源:上海證券報


              (資料圖)

              2萬億元的“固收+”基金市場有了新變化。

              在連續幾年的規模“狂飆”之后,邁上2萬億元大關的 “固收+”基金在去年股市和債市的波動中迎來“當頭一棒”。這也令不少基金管理人開始重新審視如何管理好“固收+”基金,承接中低風險理財的需求。

              今年以來,情況略有好轉,多只“固收+”基金走出泥潭,凈值有所修復。新的變化也隨之而來,部分 “固收+”基金引入知名基金經理,以期加強權益資產部分的管理;亦有“固收+”產品借助量化手段,控制權益倉位的配置比例,試圖煥發新生。

              孤舟難擋千層浪。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剛兌的打破,居民對絕對收益產品的需求巨大,因此“固收+”基金的后續空間頗為廣闊。能否提供持續穩健的收益,是 “固收+”基金長久生命力的關鍵所在。而要想做好“固收+”基金,基金管理人應具備多策略、多資產配置能力,建立系統化多資產研究的投研體系。

              業績分化明顯

              在權益市場持續震蕩、債市走出超預期牛市的背景下,主打攻守兼備的“固收+”基金表現如何?從整體來看,和去年相比,“固收+”基金業績有所回暖。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固收+”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0.52%,而去年“固收+”基金平均收益率近-4%。

              具體而言,“固收+”基金業績表現較為懸殊。數據顯示,約45%的“固收+”基金實現正收益,其中工銀聚豐混合、景順長城泰陽回報混合A、華商收益增強債券A等近30只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5%,部分基金凈值更是創下新高。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約117只“固收+”基金今年以來虧損在5%以上,更有超10只基金今年以來虧損超過10%。

              談及“固收+”基金業績分化較大的原因,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認為,今年以來風格穩健且權益屬性較弱的“固收+”基金表現相對較優,而權益中樞相對較高的“固收+”業績表現則相對一般。這是因為今年以來權益市場呈現震蕩下行的趨勢,權益資產整體并不能為“固收+”基金帶來較好的收益增強效果。

              “一些‘固收+’基金做成了‘固收-’,主要因為并未做到良好的風險控制。過高的權益中樞以及權益投資部分的市場風險暴露過大,使得基金失去了業績的穩定性。”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坦言。

              基煜基金的看法也較為相似?;匣鸨硎?,權益含量較高的“固收+”基金業績多數表現不佳。今年行業輪動速度較快,在“+”的部分若未能抓住階段性熱點,那么很難獲得理想的收益。另外,今年債市信用利差持續收斂,如果僅以高等級信用債或利率債作為固收打底的部分,可能并不能累積足夠的安全墊來對沖權益市場下行的壓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固收+”基金的管理上,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十分重要。“就‘+’的部分來說,可能選擇正確的大類資產配置方向,比在表現不佳的單一策略內努力更重要。”華寶證券資管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固收+”頻現跨界

              在今年業績有所回暖的同時,“固收+”基金也出現了新的變化。越來越多績優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開始嘗試管理“固收+”基金。例如,8月,廣發基金公告稱,增聘林英睿為廣發集祥債券的基金經理,與吳敵共同管理該基金。

              從投資范圍來看,廣發集祥債券是一只二級債基,截至二季度末,其規模不足5000萬元。而林英睿市場關注度較高,以深度價值投資著稱,截至二季度末,其基金管理規模超過百億元。

              嘗鮮“固收+”管理的不止林英睿。今年6月,國投瑞銀基金公告稱,增聘綦縛鵬為國投瑞銀優化增強債券基金經理,國投瑞銀優化增強債券同樣為一只二級債基。從基金經理履歷來看,綦縛鵬證券從業約20年,以均衡配置風格著稱。

              “這可能是‘固收+’基金精細化管理的一個方向。權益和固收兩類資產的投資邏輯框架差異較大,固收部分做好底層收益,知名權益類經理參與其中,也表明希望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更積極的收益表現。同時,知名權益類經理加盟的光環效應,外加‘固收+’基金相對權益類基金整體波動更小的特征,從宣傳的角度來看,也有助于提升基金規模。”華寶證券資管相關人士表示。

              除了績優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跨界管理“固收+”產品以外,帶有量化特色的“固收+”產品也頗受青睞。蜂巢恒利債券基金經理李海濤觀察發現,今年以來,量化投資加持的“固收+”產品的需求明顯提升。這類產品一般會在權益部分采取量化手段,生成單一風格或指數的增強策略,特點是投資風格不漂移且透明,收益風險特征相對可預期,作為配置工具比較受機構投資人的認可。

              例如,今年匯添富基金推出了匯添富穩健回報債券,該基金由匯添富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副總監吳振翔單獨管理。從該基金的投資策略來看,采用了量化手段構建投資組合;權益投資方面,采用了規則化的量化寬基指數增強策略;在債券投資層面,也采用了規則化定量管理的方式。

              無獨有偶,博道基金固定收益投資總監陳連權在“固收+”基金的管理上采用多元量化模型,系統性管理需要考慮的各類復雜因素,以提高投資的精細度。亦有“固收+”基金由量化基金經理與債券基金經理合作管理。以正在發行的中信保誠瑞豐6個月持有期混合為例,擬任基金經理提云濤量化研究經驗超過20年,另一位擬任基金經理楊立春則深耕固收市場超10年。

              需豐富策略和產品形態

              “固收+”基金經歷過兩波發展高峰。據華寶證券資管統計,2015年至2016年,“固收+”基金迎來第一波發展高峰,規模增長主要來自產品發行,截至2016年底,規模逼近萬億元。而2017年至2018年,“固收+”基金規模縮減超4000億元。

              2019年至2021年,“固收+”基金迎來第二波發展浪潮。具體而言,2020年和2021年“固收+”新發規模分別超過4000億元和6000億元。截至2021年底,“固收+”基金規模合計超2.7萬億元。2022年以來,“固收+”基金表現雖不盡如人意,但是整體規模依然維持在2.5萬億元以上。

              在華南某基金公司營銷總監看來,“固收+”基金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反映出投資者對穩健收益產品的需求。上述營銷總監認為,行穩方能致遠,一方面,要求基金公司審慎使用“固收+”去做營銷宣傳,嚴格按照有關投資比例的限定去界定“固收+”基金,使得投資者對此類產品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另一方面,也要求基金公司切實加強合規風控,降低產品的波動。

              縱觀“固收+”產品發展中的逆風時刻,李海濤直言,做好“固收+”產品不能只關注權益投資端。如果產品在單一風格、單一賽道上風險暴露過多,即使有主觀選股的阿爾法收益,也依然面臨著凈值大幅回撤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在資產配置以及各類資產的子策略上的技術儲備。相比于權益端,“固收+”產品需要在權益、利率債、信用債、轉債等資產間和資產內做最優組合,這是“固收+”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華寶證券資管相關人士建議,后續“固收+”基金應當豐富策略線和產品形態,從“卷”營銷、“卷”單一資產的投研,向多資產、多策略、靈活形態發展。

              責任編輯:

              標簽: 固收+ 基金表現 景順長城 廣發基金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