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展會 > > 正文

              防治癌癥 應該知道這些事|環球信息

              來源:中華網河南 時間:2023-12-31 15:24:59

              腫瘤已成為目前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2019年1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癥。2020年中國癌癥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癥分別是: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狀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這十種癌癥占新發癌癥數的78%。

              中國癌癥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按地域區分:華南最高,西南最低。總體城市高于農村。城市地區: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高發;農村地區: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消化道腫瘤及宮頸癌高發。

              不同時期癌癥特點

              兒童期:兒童惡性腫瘤是兒童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僅次于意外死亡。兒童腫瘤絕大多數來源于中胚層或間葉組織細胞,由不成熟的胚胎組織發展而來,常發生于造血、淋巴系統,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及肌肉等組織器官。兒童腫瘤雖然很兇險,但如早期治療,預后一般比成人腫瘤好,其總體治愈率可達到70%以上。

              中青年期:30歲至60歲正是人生最有活力的時候,既要打拼事業,又要照顧老小,也是人生壓力最大的時期,給了惡性腫瘤可乘之機,令人防不勝防。

              常見癌癥:肺癌、腸癌、胃癌、乳腺癌、宮頸癌、肝癌、卵巢癌等。

              老年期:據統計,癌癥病人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多數,由于人到老年后各個臟器的生理功能在下降,抗壓系統功能也在減退,內分泌系統逐漸失調。老化細胞修復出錯,DNA遺傳物質的能力隨著年齡的遞增而減弱,因此,癌癥自然有了可乘之機,老年人患癌人數也隨之上升。

              常見癌癥:肺癌、胃癌、結腸癌、肝癌、食管癌、淋巴瘤和前列腺癌等。

              癌癥到來有哪些預警信號?

              癌癥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與癌癥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生存時間越長。關注身體出現的癌癥危險信號,出現以下癥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

              1.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的異常腫塊。

              2.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體出現的異常感覺如哽咽感、疼痛等。

              4.皮膚或黏膜經久不愈的潰瘍。

              5.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欲減退。

              6.大便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

              7.持久性聲音嘶啞、干咳、痰中帶血。

              8.聽力異常、流鼻血、頭痛。

              9.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

              10.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

              11.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

              癌癥可以預防嗎?

              癌癥其實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癌癥的發生是一個長期、慢性、多階段的過程。從正常細胞演變為癌細胞,再形成危及人體健康的腫瘤,通常需要10年至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國際先進經驗表明,采取積極預防(如健康教育、控煙限酒、早期篩查等)、規范治療等措施,對于降低癌癥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我國實施癌癥綜合防治策略較早的一些地區,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現下降趨勢。

              腫瘤的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消除各種對人體產生致癌因素。牢記四字訣: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態平衡、充足睡眠、定期體檢。

              二級預防即臨床前腫瘤預防,是指對特定高風險人群篩查癌前病變,或早期腫瘤病例,從而進行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即三早)。其目標是防止初發疾病的發展。二級預防的核心是:定期、規律性體檢。

              三級預防即治療腫瘤后康復與預防復發的治療。對已發生癌癥患者,進行規范化治療,促進身心康復,延年益壽,提高生活質量,重返工作崗位。

              六大高發癌篩查方法

              1.肺癌

              預防肺癌的首要一步就是戒煙、避免暴露在污染環境,其次是早期篩查。

              預警信號:痰中帶血

              肺癌早期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無其他不適的咳血絲痰。如果說長時間地咳嗽,且沒有感冒、發燒等常見呼吸道感染癥狀,并間斷有咳血絲痰,這個時候要高度警惕,建議到專科醫院檢查。

              早期篩查方法:CT檢查

              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篩查建議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低劑量螺旋CT(LDCT)篩查。高危人群指年齡55歲—74歲,吸煙史≥30包年[注:吸煙指數(包年)=每日吸煙量(包)×吸煙時間(年)],戒煙史<15年,或年齡≥50歲,吸煙史≥20包年,另外具有被動吸煙之外的危險因素。其他中、低危人群不推薦常規低劑量螺旋CT(LDCT)篩查。

              2.肝癌

              我國是“肝癌大國”,乙肝、丙肝病毒長期攜帶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長期酗酒抽煙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等容易被盯上。

              預警信號:乏力腹脹、膚色發黃

              乏力腹脹、膚色發黃、出現蜘蛛痣、肝掌,應盡快去醫院。

              蜘蛛痣,是皮膚上的小動脈及其周圍分支,呈輻射狀擴張、充血的一種表現,多出現在人的面部、頸部、胸部和后背。

              肝掌,即小、大魚際的皮膚發紅,按壓后變成蒼白色。

              早期篩查方法:B超+抽血

              只做B超容易漏診,B超結合甲胎蛋白檢測才能有效篩查癌癥。

              高危人群,年齡40歲以上者建議每半年篩查一次。如果發現異常,可進一步考慮CT或磁共振檢查。

              3.結直腸癌

              肥胖、糖尿病、慣性便血、有癌癥家族史或腸息肉史者,容易被結直腸癌盯上。

              預警信號:長期便秘、腹瀉、便血

              專家提醒,40歲以上人群若出現以下4個情況,請及時就醫

              稀便、黏液便、膿血便,或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

              長期下腹部不適:如腹脹、腹痛。

              排便次數改變:從一天一次到一天三四次。

              排便性狀改變:出現血便,排便疼痛、大便變細變扁等。

              早期篩查方法:腸鏡

              高危人群建議每2年—3年做一次腸鏡檢測。

              4.胃癌

              中國人更受胃癌“青睞”。

              預警信號:胃痛、食欲減退、口臭、身體莫名消瘦

              食欲不振、胃部不適或疼痛,經常惡心、嘔吐,排出黑亮的柏油便,盡快去消化科進一步檢查。

              早期篩查方法:胃鏡

              只要是高危人群,都建議定期檢查,根據《胃癌診療規范(2018年版)》,符合下列第1條和2—6中任一條者均應列為胃癌高危人群,建議作為篩查對象:

              1)年齡40歲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3)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

              5)胃癌病人一級親屬;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防治癌癥 應該知道這些事

              5.食管癌

              除了環境和遺傳因素,吃太咸、愛“趁熱吃”、愛喝酒、主食硬等飲食慣也是導致食管癌的常見原因。

              食管癌容易盯上40歲以上,且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或上消化道病史或癥狀。

              預警信號:特異性吞咽困難

              會有明顯的哽噎感、咽喉異物感、胸背部疼痛、食物停滯感或反胃等胃部癥狀。

              建議:一旦出現吞咽障礙,盡早到醫院檢查。

              早期篩查方法:內鏡檢查

              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內鏡檢查,并進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電子染色內鏡等精查,如果內鏡下沒有發現可疑病灶,應定期隨訪。反之,應及時就診。

              6.乳腺癌

              乳腺癌已成為威脅我國女性健康的頭號惡性腫瘤,未婚或高齡(35歲及以上)初產、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小于12歲或行經超過42年等,為高危人群。

              預警信號:乳房、乳腺有腫塊

              乳房左右不對稱、乳房腫塊、乳頭糜爛、乳頭有分泌物、皮膚像橘子皮,乳頭內陷也是一種乳腺的一種表現,要引起重視的是突然最近乳頭內陷了,以前沒有這現象。若有以上表現,且年齡為40歲以上的女性,應考慮有乳腺癌的可能。

              自查方法:對著鏡子兩手叉腰,一只左手置于腦后,用右手來查左側乳腺,首先從向心性往外擴展,一定要平壓乳腺不要捏,順時針也行逆時針也行,一圈一圈一直到腋下,到腋下以后再查一下腋窩淋巴結有沒有腫大。

              對側的查法也一樣,把右手置于腦后,用左手來查。

              乳腺自查可以在每個月月經過后的7至10天進行,這時候乳腺腺體比較松軟,不脹痛,絕經婦女和男士每月可固定一天做乳腺自查,一旦發現異常,就應去醫院檢查。

              早期篩查方法:乳腺B超

              初步篩查發現問題建議再做鉬靶,更加精準判斷乳腺是否健康。(鄧州市腫瘤醫院)

              責任編輯:

              標簽: 防治癌癥 應該知道 這些事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