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躍居全球第八 近年來增速明顯加快
9月14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
2020-09-15 -
一大波首展首發亮相工博會 看看無人工廠如何運行?
想來一杯機器人調制的高科技雞尾酒?想看一看無人工廠究竟是如何運...
2020-09-15 -
科技助力青藏科考:我國實現高海拔環境科考機器人化
為深入實施科技助力青藏科考、促進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機理揭示,由...
2020-09-14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科學家發現4.6億年前海洋動物如何“生娃”
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愛沙尼...
2020-09-14 -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令人困惑 科學家宣布找到元兇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道,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思韋茨冰川...
2020-09-14 -
成功獲取18.65米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 中國11次北極科考創新紀錄
資料圖。 阮煜琳 攝雪龍2號最新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9月8日13時...
2020-09-11 -
中國學者成功設計納米“人造分子” 獲國際關注
人造衛星、人工智能、人造太陽……人類對自然存在物的人工模仿與...
2020-09-11 -
未來科學獎 提升國民的科學素養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正式揭開神秘面紗。其中,8...
2020-09-10 -
低成本太赫茲收發器傳輸速度達115吉比特/秒 適合大規模生產
太赫茲頻段是一種新的頻率資源,有望用于未來的超高速無線通信—...
2020-09-10 -
科技助力節約:新技術提升稻米原料利用率超12%
【浪費可恥 節約為榮】100斤稻谷只出50多斤米,精加工面粉出粉率...
2020-09-10 -
萊西:電子施工許可證讓“手機亮證”走天下
在萊西,只要辦好了‘電子施工許可證’,在辦理建設項...
2020-09-09 -
江蘇建設全球最大規模顆粒硅研發與制造基地
全球單體最大規模顆粒硅項目——規劃產能10萬噸、首期5 4萬噸顆...
2020-09-09 -
常熟與南大攜手共建“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
在9月8日舉行的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工程啟動儀式上,常熟市委書...
2020-09-09 -
中美創建微米級元DNA結構 有助設計更復雜電路和納米器件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日報道,上海交通大學樊春海院士及美國亞...
2020-09-09 -
西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近日,由西寧市人民政府、青海省科技廳、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
2020-09-09 -
經濟全球化是人類歷史的必然趨勢 數字化、網絡化的智能社會勢不可擋
9月8日,商務部前部長,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CCG(全球化智...
2020-09-09 -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9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
2020-09-09 -
中國軟件業邁入第三個十年:迸發出的創新力和可能性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通過人工智能語音軟件,為武漢進行了900萬人次...
2020-09-08 -
“廚余垃圾變廢為寶” 青少年用行動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等單位主辦的可持續發展青少年在行動——廚余...
2020-09-08 -
最新成果:科學家發現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日前,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分別以《廣泛分布(于歐亞大...
2020-09-07 -
八節點新型量子通信網試驗成功 將大幅提高建設效率
近日,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市成功建立一個新型量子...
2020-09-07 -
北斗 將為世界提供更加豐富而廣泛的應用服務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開通。這意味著...
2020-09-07 -
中國已與54個國家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深化同世界各國的教育合作與交流
記者5日從2020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上獲悉,近年來,我國致力于推...
2020-09-06 -
黑洞也能孕育行星 但在上面尋找生命有點難
浩瀚宇宙中,黑洞猶如一只吞噬猛獸,沒有任何物質能從它的巨大引...
2020-09-05 -
我國科學家找到了藏在大腦里的“瞌睡蟲” 治療睡眠障礙有救了
春困夏乏秋打盹,人類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狀態中度過。...
2020-09-05 -
科學家在引力波的幫助下 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據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網站2日報道,該天文臺與位于意...
2020-09-04 -
“科創中國” 讓科技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有人說,科學給人以確定性,也給人以力量。這句話在當今時代更為...
2020-09-03 -
杭州未來科技城國際會議:公布了6項智能科學與技術成果
近日,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國際會議中心,之江實驗室對外集中公布了6...
2020-09-03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 :引力波信號
天文學家2日在《物理學評論通訊》和《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發表研...
2020-09-03 -
小行星會碰撞地球嗎?科學家如何應對
8月16日,一顆代號2020 QG的小行星從印度洋上空飛掠過地球,距地...
2020-09-02
-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躍居全球第八 近年來增速明顯加快
- 一大波首展首發亮相工博會 看看無人工廠如何運行?
- 科技助力青藏科考:我國實現高海拔環境科考機器人化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科學家發現4.6億年前海洋動物如何“生娃”
- 南極“末日冰川”融化速度驚人令人困惑 科學家宣布找到元兇
- 成功獲取18.65米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 中國11次北極科考創新紀錄
- 中國學者成功設計納米“人造分子” 獲國際關注
- 未來科學獎 提升國民的科學素養
- 低成本太赫茲收發器傳輸速度達115吉比特/秒 適合大規模生產
- 科技助力節約:新技術提升稻米原料利用率超12%
- 萊西:電子施工許可證讓“手機亮證”走天下
- 江蘇建設全球最大規模顆粒硅研發與制造基地
- 常熟與南大攜手共建“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
- 中美創建微米級元DNA結構 有助設計更復雜電路和納米器件
- 西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經濟全球化是人類歷史的必然趨勢 數字化、網絡化的智能社會勢不可擋
-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 中國軟件業邁入第三個十年:迸發出的創新力和可能性
- “廚余垃圾變廢為寶” 青少年用行動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 最新成果:科學家發現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 八節點新型量子通信網試驗成功 將大幅提高建設效率
- 北斗 將為世界提供更加豐富而廣泛的應用服務
- 中國已與54個國家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深化同世界各國的教育合作與交流
- 黑洞也能孕育行星 但在上面尋找生命有點難
- 我國科學家找到了藏在大腦里的“瞌睡蟲” 治療睡眠障礙有救了
- 科學家在引力波的幫助下 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 “科創中國” 讓科技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 杭州未來科技城國際會議:公布了6項智能科學與技術成果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 :引力波信號
- 小行星會碰撞地球嗎?科學家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