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
太空用新型電池問世 充電更快、更輕便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31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更輕便、充...
2020-09-02 -
中國自主創新的“5G+衛星 天地一體”媒體融合技術 登上國際標準舞臺
2020年8月,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中國主導的汽車多媒體標準在瑞士日...
2020-09-02 -
我國科學家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構造全新的人工智能系統
據介紹,類腦計算指用硬件及軟件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運行機...
2020-09-02 -
ITER又有新進展 聚全球之力共解磁約束核聚變難題
發揮主要作用;第二是等離子體高密度條件,氘氚原子核的密度足夠高...
2020-09-02 -
地球固態內核只有十億歲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
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
2020-08-31 -
我國科學家揭示生物質殘炭的燃燒機理
8月3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所取...
2020-08-31 -
科創賦能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 打造創新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高新區是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區域國際競...
2020-08-31 -
腦科學發展進入黃金時代 高精尖??聘叨纫蕾嚳萍及l展
周良輔院士認為,神經外科屬于一門高精尖???,其高度依賴科技發...
2020-08-31 -
科研人員區域流動:北京、上海凈流入最高 東北和中西部輸出明顯
從領域分布看,2010~2017年,10萬份研究樣本中人工智能領域發生...
2020-08-28 -
家用電器著火后如何正確撲救? 采取適當措施
家用電器是每個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例如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等...
2020-08-27 -
功能性迷你人類心臟模型培育成功 推動精準研究心臟疾病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道,美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迷...
2020-08-27 -
物種可通過減少繁殖應對氣候事件 不改變棲地狀況對物種生存的核心重要性
美國科學家團隊發布一項生態學報告稱,委內瑞拉和馬來西亞的熱帶...
2020-08-27 -
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 首批尺寸小于0.1毫米的機器人誕生
英國《自然》雜志26日發表了一項機器人最新成果:使機器人移動的...
2020-08-27 -
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探火”:距地球927萬公里 飛行正常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家航天局通...
2020-08-25 -
航母螺旋槳的威力:就像海洋中的絞肉機
在當前復雜緊繃的國際形勢之下,各國都在拼命提高自己的各方面實...
2020-08-25 -
去年上百城市臭氧超標 臭氧為何讓人類“又愛又恨”?
2019年103個城市臭氧超標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污染一邊怕臭氧層空...
2020-08-25 -
肉類加工企防控指南來了! 做好五方面措施
今日,記者從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獲悉,日前全市下發...
2020-08-24 -
我國科技人力資源規模世界第一 工科占比最高、質量仍需提升
隨著我國逐漸加強對科技事業的投入,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在不斷增加...
2020-08-21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級LED:亮度比傳統LED增加1000倍,
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開發的一種...
2020-08-17 -
新方法可為量子態延時萬倍 有望徹底改變量子通信、計算和傳感等領域
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的科學家凱文·苗、克里斯·安德...
2020-08-17 -
科學家成功研制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克服廢棄塑料污染問題
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對人類健康也產生巨大的威脅...
2020-08-14 -
中子散射技術帶來腫瘤治療革新: 有望精準“殺死”癌細胞
昨天上午,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
2020-08-14 -
首都醫科大學: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志物 可提前5年至7年預測
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嚴重危害全球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
2020-08-13 -
“巨型稻之父”夏新界 將在黑龍江培育和試種“巨型稻”新品種
夏新界在查看試種的具有航天基因的水稻長勢情況(王妮娜攝)這么一...
2020-08-12 -
中國“計算之力”全天候監測觀察 緩解人象沖突
闖入農田取食還破壞農作物,損毀農地設施和居民財產,更不幸的是...
2020-08-12 -
昨日威海定遠艦遺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啟動
10日,2020·山東威海定遠艦遺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在劉公島...
2020-08-11 -
自主工業軟件提高制造業整體水平 哪些短板需要補?
前一段時間,MATLAB停止向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提供服...
2020-08-11 -
實驗研究:誰是疼痛敏感體質?腦電波告訴你
近日,英國伯明翰大學和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發表研究成果...
2020-08-11 -
日媒:中國自然科學論文全球第一 數量超美國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和《日本經濟新聞》網站近日報道,日本文部科...
2020-08-11
- 太空用新型電池問世 充電更快、更輕便
- 中國自主創新的“5G+衛星 天地一體”媒體融合技術 登上國際標準舞臺
- 我國科學家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構造全新的人工智能系統
- ITER又有新進展 聚全球之力共解磁約束核聚變難題
- 地球固態內核只有十億歲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
- 我國科學家揭示生物質殘炭的燃燒機理
- 科創賦能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 打造創新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 腦科學發展進入黃金時代 高精尖??聘叨纫蕾嚳萍及l展
- 科研人員區域流動:北京、上海凈流入最高 東北和中西部輸出明顯
- 家用電器著火后如何正確撲救? 采取適當措施
- 功能性迷你人類心臟模型培育成功 推動精準研究心臟疾病
- 物種可通過減少繁殖應對氣候事件 不改變棲地狀況對物種生存的核心重要性
- 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 首批尺寸小于0.1毫米的機器人誕生
- 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探火”:距地球927萬公里 飛行正常
- 航母螺旋槳的威力:就像海洋中的絞肉機
- 去年上百城市臭氧超標 臭氧為何讓人類“又愛又恨”?
- 肉類加工企防控指南來了! 做好五方面措施
- 我國科技人力資源規模世界第一 工科占比最高、質量仍需提升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級LED:亮度比傳統LED增加1000倍,
- 新方法可為量子態延時萬倍 有望徹底改變量子通信、計算和傳感等領域
- 科學家成功研制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克服廢棄塑料污染問題
- 中子散射技術帶來腫瘤治療革新: 有望精準“殺死”癌細胞
- 首都醫科大學: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志物 可提前5年至7年預測
- “巨型稻之父”夏新界 將在黑龍江培育和試種“巨型稻”新品種
- 中國“計算之力”全天候監測觀察 緩解人象沖突
- 昨日威海定遠艦遺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啟動
- 自主工業軟件提高制造業整體水平 哪些短板需要補?
- 實驗研究:誰是疼痛敏感體質?腦電波告訴你
- 日媒:中國自然科學論文全球第一 數量超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