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
家蠶CPV病毒刺突蛋白的三維結構獲解析 可借此逃避宿主免疫系統攻擊
中國和美國研究團隊通過五年多合作,首次解析了家蠶質型多角體病...
2022-02-10 -
在月球和火星上分解水以獲取氧 可模擬超低重力環境
歐洲空間研究與技術中心(ESA)的Beth Lomax、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M...
2022-02-10 -
中國化石新屬種支持巨蜥科亞洲起源說 證明巨蜥類向巨蜥科演化過渡階段
2月7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董麗萍、王元青、趙...
2022-02-10 -
我國首次在超冷原子分子混合氣中合成三原子分子 可模擬復雜難以計算的物理系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趙博等與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白春禮小組合...
2022-02-10 -
地球內核并非固態而是超離子態 有固態鐵及流動輕元素構成
過去,受限于觀測數據匱乏和極端高溫高壓環境,人們對于地球內核...
2022-02-10 -
鹿的“尖尖角”中藏著抗衰老的秘密 鹿茸再生能力研究發現干細胞真面目
虎年到,大家都在對老虎津津樂道,而最近,作為老虎美食之一的鹿...
2022-02-10 -
俄計劃將75只嚙齒動物送入太空 血液成分、生理反應等近似人類
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主管科學工作副所長弗拉基米爾·...
2022-02-10 -
利用舊口罩可制造經濟型電池 較同類產品存儲能量及電容更高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開發出一項新技術,利用舊口罩生產經濟...
2022-02-10 -
非洲首個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即將開建 預計耗資達2500萬美元
非洲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對非洲第一座毫米波段射電望遠鏡即將開建的...
2022-02-10 -
歐核聚變實驗創能量輸出高達59兆焦 創歷史新高
據歐洲核聚變研發創新聯盟(EUROfusion)、英國原子能管理局(UKAEA)...
2022-02-10 -
解析“植物胰島素”科學家發現植物高產遺傳改良全新研究道路
記者9日從中國水稻研究所獲悉,該所張健研究員團隊與胡培松院士團...
2022-02-10 -
最新數據強化非奈利酮對腎臟和心血管的獲益程度 可降低終末期腎病36%風險
針對非奈利酮兩項關鍵 III 期臨床研究FIGARO-DKD 和 FIDELIO-...
2021-11-12 -
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殘體碳分布研究獲進展 解析不同營養級土壤構建機制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元合團隊與合作者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為...
2021-11-12 -
科學家用LAMOST數據發現超3000顆多星 光譜測量法可精確測量視向速度
迄今最大具有時域光譜信息的多星星表發布銀河系中約有一半的恒星...
2021-11-12 -
華北板塊陸地植物多樣性和滅絕模式獲揭示:植物多樣性沉積期相對連續且穩定
日前,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博士熊聰慧與北京大學地球...
2021-11-12 -
科學家揭示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分解代謝機制 主要用于調控植物分枝及種子萌發
11月12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胡玉欣團隊在《自然—植物》上...
2021-11-12 -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年限如何影響碳循環 有助于合理有效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態過程與生物多樣性組來自南蘇丹的博...
2021-11-11 -
山洪泥石流精細化數值預報研究獲進展 揭示小流域山洪泥石流成災過程機理
山區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精細化預報涉及降雨-入滲-匯流-坡面、溝道物...
2021-11-11 -
天然CP!螞蟻跨物種“催生”蚜蟲生育是什么原理?
科學家揭示螞蟻與蚜蟲共生秘密螞蟻和蚜蟲是自然界的一對經典CP:...
2021-11-11 -
大尺度森林土壤固氮菌群落分布格局研究獲進展!將有助于森林固氮循環研究
生物固氮每年能向陸地生態系統提供40~100Tg的氮素,其中共生和自...
2021-11-11 -
有機磷形態差異較大!研究發現早期成土過程土壤有機磷形態如何轉化
隨著成土作用的進行,土壤中的原生礦物磷含量因風化作用逐漸降低...
2021-11-11 -
火山高空拋物?火星隕石“流浪”到地球之謎首次破解
地球在過去的數十億年里遭遇過無數隕石撞擊,其中一些隕石來自太...
2021-11-10 -
靈敏度更高,響應速度更快!目前最薄X射線探測器研制成功
厚度不足10納米 為細胞生物學實時成像開辟新途徑澳大利亞科學家...
2021-11-10 -
科學家探測到引力波“海嘯” 或有助于研究物質構建模塊及時空運作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公布了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數量的引力波。這...
2021-11-10 -
研究顯示10-11點睡覺對心臟最好 患心臟病風險更低
11月8日,《歐洲心臟雜志—數字健康》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晚上10...
2021-11-10 -
隨PH顏色變化范圍梗大!研究揭示不同種類花青素影響新鮮度監測標簽
科研人員已經開發了不同類型的智能包裝技術,包括數據載體、傳感...
2021-11-10 -
昆蟲的生存進化CP!科學家首次證明蕨類植物間接防御機制
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蕨類分子生...
2021-11-09 -
少吃甜食糕點不只是你健康了!地球也更健康了
除了考慮腰圍之外,還需要另一個理由來減少含糖食物和飲料的攝入...
2021-11-09 -
6190顆白矮星被光譜證認與測量!其中包含64顆激變變星
近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孔嘯、研究員羅阿理基于LAMOST(郭...
2021-11-09 -
更快更精準!全基因組測序提高罕見病診斷率
每4300人中就有1人患有線粒體疾病,并會導致進行性的不治之癥。這...
2021-11-09
- 家蠶CPV病毒刺突蛋白的三維結構獲解析 可借此逃避宿主免疫系統攻擊
- 在月球和火星上分解水以獲取氧 可模擬超低重力環境
- 中國化石新屬種支持巨蜥科亞洲起源說 證明巨蜥類向巨蜥科演化過渡階段
- 我國首次在超冷原子分子混合氣中合成三原子分子 可模擬復雜難以計算的物理系統
- 地球內核并非固態而是超離子態 有固態鐵及流動輕元素構成
- 鹿的“尖尖角”中藏著抗衰老的秘密 鹿茸再生能力研究發現干細胞真面目
- 俄計劃將75只嚙齒動物送入太空 血液成分、生理反應等近似人類
- 利用舊口罩可制造經濟型電池 較同類產品存儲能量及電容更高
- 非洲首個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即將開建 預計耗資達2500萬美元
- 歐核聚變實驗創能量輸出高達59兆焦 創歷史新高
- 解析“植物胰島素”科學家發現植物高產遺傳改良全新研究道路
- 最新數據強化非奈利酮對腎臟和心血管的獲益程度 可降低終末期腎病36%風險
- 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及殘體碳分布研究獲進展 解析不同營養級土壤構建機制
- 科學家用LAMOST數據發現超3000顆多星 光譜測量法可精確測量視向速度
- 華北板塊陸地植物多樣性和滅絕模式獲揭示:植物多樣性沉積期相對連續且穩定
- 科學家揭示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分解代謝機制 主要用于調控植物分枝及種子萌發
-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年限如何影響碳循環 有助于合理有效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 山洪泥石流精細化數值預報研究獲進展 揭示小流域山洪泥石流成災過程機理
- 天然CP!螞蟻跨物種“催生”蚜蟲生育是什么原理?
- 大尺度森林土壤固氮菌群落分布格局研究獲進展!將有助于森林固氮循環研究
- 有機磷形態差異較大!研究發現早期成土過程土壤有機磷形態如何轉化
- 火山高空拋物?火星隕石“流浪”到地球之謎首次破解
- 靈敏度更高,響應速度更快!目前最薄X射線探測器研制成功
- 科學家探測到引力波“海嘯” 或有助于研究物質構建模塊及時空運作
- 研究顯示10-11點睡覺對心臟最好 患心臟病風險更低
- 隨PH顏色變化范圍梗大!研究揭示不同種類花青素影響新鮮度監測標簽
- 昆蟲的生存進化CP!科學家首次證明蕨類植物間接防御機制
- 少吃甜食糕點不只是你健康了!地球也更健康了
- 6190顆白矮星被光譜證認與測量!其中包含64顆激變變星
- 更快更精準!全基因組測序提高罕見病診斷率